改革强军丨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邓一非责任编辑:董玥
2018-06-15 10:51

习主席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明确提出“努力构建能够打赢信息化战争、有效履行使命任务的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指明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的重要目标任务。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入推进改革强军,必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为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奠定坚实基础。请关注今日出版的《解放军报》的文章——

深层次全方位的改革重塑,实质上是一场使人民军队结构一新、面貌一新的深刻自我革命

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

■邓一非

先进军事力量是国家安全的战略盾牌。习主席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明确提出“努力构建能够打赢信息化战争、有效履行使命任务的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指明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的重要目标任务。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入推进改革强军,必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为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奠定坚实基础。

设计和塑造军队未来的重大战略抉择

习主席强调指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为了设计和塑造军队未来。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是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重头戏”,着眼全面提高我军打赢信息化战争、有效履行使命任务的能力,对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进行科学设计和时代重塑,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力量保证。

适应国家由大向强发展新需求。当今世界正面临前所未有之大变局,我国进入由大向强发展的关键阶段,在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的同时,国家安全的内涵外延、时空领域、内外因素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安全需求的综合性、全域性、外向性特征更加突出。进而,军事安全与其他安全领域的关联性、互动性增强,对发挥军事手段维护国家安全的作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是适应新时代国家安全战略需求、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必然要求,是确保我军担当起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重任的紧迫需要。

适应战争形态加速演变新趋势。军事力量是遏制和打赢战争的利器,军事力量体系必然围绕战争形态演变来塑造。当前,世界新军事革命迅猛发展,战争形态加速向信息化战争、智能化战争演变,呈现出信息主导、体系支撑、精兵作战、联合制胜、战术行动、战略保障的突出特点。军队编成结构与之相适应,精干化、一体化、小型化、模块化、智能化等特征越来越突出。在这场军事变革中,世界各主要国家纷纷调整军队组织形态,美军推动“二次转型”,俄军深入推进“新面貌”改革。能否抓住战争形态深刻演变的历史机遇,充分运用现代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这一变革杠杆,实现军事力量体系的重构升级,直接关系到能否在战略竞争和未来战争中赢得主动。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顺应信息化战争加快发展的大势,是抢抓机遇、乘势而上、顺势而为的重大战略举措,是破解我军“两个差距很大”“两个能力不足”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关键抓手。

适应军队使命任务拓展新要求。建设什么样的军事力量体系,怎样建设和运用军事力量体系,说到底是由军队使命任务所决定的。进入新时代,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巩固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到捍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从维护我国海外利益到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人民军队提供战略支撑和力量保证的价值作用更加凸显,担负的使命任务更加艰巨繁重,必须通过军事力量体系的时代重塑“把军队搞得更加强大”。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军队使命任务拓展的新要求,就是军事力量体系建设和运用的新定位新动力。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必须把国防和军队建设置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中来运筹谋划,使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与国家现代化进程相一致,是我军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的重要保障。

重塑我军力量体系的整体性革命性变革

贯彻习主席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的部署要求,推进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破解影响制约战斗力生成和提高的结构性矛盾,开启了重塑我军力量体系的整体性、革命性变革。

致力优化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坚持减少数量、提高质量,在裁减军队员额30万基础上,调整改善军种比例,优化军种力量结构,打造精干高效的现代化常备军。明确各军种和战略支援部队、武警部队的职能定位和建设目标。陆军按照机动作战、立体攻防的战略要求,构建具有立体突击、快速反应、远程机动能力的力量体系;海军按照近海防御、远海护卫的战略要求,构建合成、多能、高效的海上作战力量体系;空军按照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的战略要求,构建适应信息化作战需要的空天防御力量体系;火箭军按照核常兼备、全域慑战的战略要求,构建能够有效实施中远程精确打击的力量体系;战略支援部队坚持体系融合、军民融合,构建适应联合作战需要的新型作战力量体系;武警部队按照多能一体、有效维稳的战略要求,完善以执勤处突和反恐维稳为主体的力量体系。在深化改革中,相继成立陆军领导机构、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大幅精简机关和非战斗机构人员,突破了长期实行的总部体制、大军区体制、大陆军体制,建立了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迈出了构建中国特色军事力量体系的历史性步伐。

聚力打造精锐作战力量。坚持体系建设、一体运用,调整力量结构布局,优化兵力规模构成,打造以精锐作战力量为主体的联合作战力量体系。适应战争准备基点转变加强体系设计,根据不同方向安全需求和作战任务改革部队编成,形成精兵作战、联合制胜的新优势。加快推进指挥信息系统集成改造和升级换代,把各种作战力量、作战单元、作战要素融合起来,提高精确感知、精确指挥、精确打击、精确评估、精确保障能力,锻造实施精确作战、制胜未来战场的“拳头”部队。着眼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和遂行多样化任务,实现要素模块化、功能集成化、平台一体化,提高作战编组和运用的灵活性,打造具备多种能力和广泛作战适应性的部队。在深化改革中,减“脂肪”、壮“骨骼”、强“内功”,必将推动我军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部队编成向充实、合成、多能、灵活方向发展,全面提高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

着力发展新型作战力量。坚持需求牵引、创新驱动,把加快新型作战力量和手段建设作为突破口,大幅提高我军新质战斗力。高标准高起点推进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加速发展、一体发展,加大腾笼换鸟力度,以对作战体系的贡献率为标准优化部队编成,不断拓展新质作战能力的增长点。加大军事科技关键领域特别是核心技术、前沿技术的攻关创新力度,以新技术为支撑、新装备为依托、新能力为标志,打造具有关键制衡作用的新型作战力量,提高运用非对称作战方式的能力,提高有效慑敌制敌的战略能力。在深化改革中,把握现代战斗力生成模式和发展趋势,立足时代前沿,对接未来战场,让新型作战力量发展步入快车道,将为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注入新动能。

坚持不懈打好改革强军攻坚战

深层次全方位的改革重塑,实质上是一场使人民军队结构一新、面貌一新的深刻自我革命。

加大体系建设力度。按照体系建设思想谋篇布局,把握体系定位,放在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大目标下,放在国际军事竞争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的大背景下,放在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大格局中,形成谋划和推进军事力量体系建设的高势位;坚持体系设计,统筹各方面各领域建设,统筹各战区、各军兵种建设,统筹作战力量、支援保障力量建设,把军事力量体系同联合作战指挥、新型军事管理、新型军事训练、国防科技创新等体系的构建统一起来,形成推进军事力量体系整体提升的强大合力;强化体系融合,扭住网络信息体系这个核心支撑,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把各种作战力量融合成为一个整体,增强全系统全流程领导链、指挥链、管理链、保障链的融合度,把成体系推进军事力量体系建设的刚性要求落到实处。

加大以战领建力度。坚持把向打仗聚焦贯穿到构建现代军事力量体系的全过程和各环节。强化作战需求牵引,鲜明立起需求牵引规划、规划主导资源配置的原则,探索构建具有我军特色的作战需求生成机制和军事力量编成机制,确保军事力量体系符合实战要求。融入推进转型建设,加快释放向信息化转型的巨大潜能,让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信息化军事变革,成为优化部队编成结构和作战功能的新动力,成为提升军事力量体系作战效能的加速器。突出实战能力建设,向形成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聚焦用力,注重以联合作战能力为重心、以新质作战能力为突破、以各种作战目标任务能力为基础,提高各种作战力量对体系作战能力建设的贡献率。

加大精准攻坚力度。自觉把精准原则贯彻到高标准完成各项改革任务中。抓精准发力,摸准破解结构性矛盾的关节点,找准解决“联不起来”“能力不足”“人才短板”等深层次问题的思路和对策,增强改革的系统性、针对性、协同性,通过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抓精准落地,压实责任,周密组织,强化执行,形成上下联动、前后衔接、有序推进的态势,加强改革过程监督和效果评估,确保各项改革举措落实、落细、落稳,以持续深化改革的扎实成效,奋力实现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的目标。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联合作战学院)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