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10年来,废墟上耸立起民族精神大厦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宫玉聪 杜怡琼 孙绍建 陈德凯责任编辑:董玥
2018-05-09 14:24

10年前,突如其来的汶川特大地震夺走数万同胞的生命。中华民族在悲痛中挺起不屈的脊梁,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凝聚起抢险救灾、恢复重建的强大力量。请关注今天出版的《解放军报》的报道——

苦难洗礼,精神绽放

——“5·12”汶川特大地震10周年特别报道之一

■中国国防报记者 宫玉聪 杜怡琼 孙绍建

10年前,突如其来的汶川特大地震夺走数万同胞的生命。中华民族在悲痛中挺起不屈的脊梁,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凝聚起抢险救灾、恢复重建的强大力量。

10年来,从汶川到玉树,从芦山到九寨沟……在一次次灾难面前,人民子弟兵勇往直前,亿万中国民众守望相助,无数建设者的无私奉献连同灾区人民的坚毅前行共同汇入共和国一脉相承的精神谱系,升华为我们这个时代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伟大精神汇聚无穷力量

近日,西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运输搜救团杨光机组正准备飞赴汶川地域,航拍灾区灾后重建新貌。

再次飞越,对于他们来说将是难忘的一幕——

10年前,汶川县映秀镇上空,该团杨光机组多次出动直升机,在高山峡谷开辟新航线、架设起一条条“空中生命通道”,创造了空中救灾力量“第一个在灾区降落”“第一个将救灾物资投送到灾区”“第一个通过空中运输救回伤员”的“三个第一”。

5年前,芦山县太平镇上空。在能见度极低、气流紊乱、飞行空间狭窄的不利条件下,该团派出机组第一时间赶赴芦山,冒着生命危险打开空中通道,实施救援。

10年来,从汶川特大地震、青海玉树地震,到芦山强烈地震、九寨沟地震。灾难面前,人民子弟兵始终不畏艰险冲锋在前,亿万民众始终同心协力守望相助,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已成为民族的基因传承——

2008年,四川汶川,空降兵15勇士从5000多米的高空义无反顾纵身一跃;2010年,青海玉树,6名战士在没有任何工具的情况下,徒手刨出17名小学生;2013年,四川芦山,瓢泼大雨中,部队官兵急赴深山送干粮;2017年,四川九寨沟,救援官兵在余震中站成一排,用身体掩护游客撤离……

子弟兵筑起钢铁长城,医务人员点亮生命之光,地方救援多路出击,社会各界架起援助桥梁……当灾难降临,“我们都是汶川人”“我们都是玉树人”“我们都是芦山人”“我们都是九寨沟人”……全社会各阶层、各民族,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人华侨,在灾难面前空前团结起来。从中央到地方,从震中到后方,全国一盘棋,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资源在大范围内快速集结、有效调配,汇聚着“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无穷力量。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