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旅作家王毅谈挺直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
——大力传承和弘扬马克思的伟大精神
马克思主义是指引我国经济、政治、文化乃至军事等各个方向的重要指导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学如何进步,马克思主义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力,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传承和弘扬马克思的伟大精神,对于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服务人民的精神——马克思的价值立场
受近代人文主义精神的深刻影响,马克思在中学时代就确立了为人类服务的思想,这一精神充分展现了马克思的价值立场,表达了愿像普罗米修斯一样不畏个人牺牲,窃取天火、造福人类的坚定决心。他在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指出,“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的完美。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人不是抽象的,而是实践的具体的社会的人。随着马克思对人的本质及社会认识的深化,为人类服务转化为为广大劳动人民服务,为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服务。马克思的一生是服务人民的一生。服务人民精神在马克思的精神世界中居于核心地位,是马克思克服种种艰难、完成伟大思想创造、矢志革命活动的最深层最持久的精神动力。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服务人民精神的坚定继承者、捍卫者和践行者。从创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坚持用人民创造历史,依靠人民、为了人民的历史观观察分析问题,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和牺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中国发展富强、中国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洞察国际国内形势变化的基础上,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把人民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工作的根本标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昂首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在思想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多样多变的今天,人们对精神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要求必须传承弘扬马克思服务人民精神,进一步筑牢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用伟大的精神激励和引领伟大的事业。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根本标准。1944年9月,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号召大家要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真理性内在本质和外在要求。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绝不能只当作口号喊喊、话语讲讲、观点写写,而是要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把各项工作抓紧抓细抓实,给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习近平在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记者专访时说:“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应该担当的责任。”为此,要把人民立场作为政治前提,把人民利益作为价值追求,把人民标准作为成效依据,实现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与实践行为的统一。
为人民服务思想,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引擎。邓小平说过:“我们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在不同历史阶段又有代表那个阶段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奋斗纲领。因此我们才能够团结和动员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叫做万众一心。”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只有转化为一个个相互关联、具体实在的建设要求,才能鼓舞人心、凝聚力量,才能在人们的具体实干中变为现实。党的十九大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进一步体现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终极价值追求的坚定决心。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全面提高政府效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不断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具体举措有计划推进,必将极大提升“中国梦”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令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步一步变为生动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