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科研创新营造适宜“小气候” 让创新驱动战略开花结果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季艳妮 王建英责任编辑:刘秋丽
2018-04-26 10:02

为科研创新营造适宜“小气候”

季艳妮 王建英

在浩瀚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坐落着一座享有塞外明珠美誉的全国文明城市——库尔勒,据专家分析,这个沙漠绿洲的生存、生长,得益于当地适宜的小气候。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主席强调,要推动营造科技创新的生态“小气候”,更加凸显了“小气候”作为一定范围内的特殊环境、条件,对于事物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也为人民军队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路径。

创新是一支军队的核心竞争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深刻把握世界军事发展大势和我军所处历史方位,领航人民军队建设巨轮驶入了“创新驱动新时代”,从顶层设计上为科技创新营造了良好的“大气候”。但要让创新驱动战略在部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还需要营造鼓励创新、勇于容错、聚焦实战的生态“小气候”。

苟日新,日日新,日又新。军队由大向强,创新尤为关键,而科研创新首先应从思维观念创新开始。良好的科研创新“小气候”,首先应当有相信创新力量、鼓励创新实践、依靠创新驱动的氛围。单位领导不仅要有政治头脑、军事头脑,还应具备科技头脑、创新头脑,除了向体能、技能、热能和信息能要战斗力,更要向科研创新要战斗力。摆脱科研创新“全靠车头带”的老路子,开启“处处都有创新驱动力”的“动车组模式”,倡导创新、推动创新、鼓励创新、奖励创新,才能让大众科研、万众创新蔚然成风,催生更多的小发明、小创造,孕育更多的“科技进步奖”,从而让科研创新真正成为战斗力生成和提高的加速器。

然而,科研创新是面向未知世界的认识和探索活动,意味着从无到有、从“0”到“1”的跨越,有些项目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持续投入和集体努力,有些则需要成千上万次的实验检验,这期间充满了风险和挑战,也无法排除错误的可能。如果周围环境不能以科学的态度、宽容的心态容许错误,就会让创新者畏首畏尾、裹足不前。事实上,科研创新中的错误、失败只是积累经验的“必经过程”,而非一锤定音的“最终结果”,这就需要我们尊重科研创新的特点和规律,改变行政领域中对差错“零容忍”的态度和做法,拥有容错纠错的勇气和机制,宽容“探索性失误”,营造“承认错误、允许错误、宽容错误”的“小气候”,才能解除思想包袱,鼓励探索创新,培塑科研精神,促进成果产出。

同时,鼓励科研创新并非所有领域都要“遍地开花”,习主席反复叮嘱:“军队一切创新都要用是否增强了我军现实战斗力这个标准来检验,不能搞那些华而不实、中看不中用甚至哗众取宠的东西。”所以,部队科研创新的小气候,也必然要以实战化为“风向标”,要从“指挥棒”这一源头入手,坚持科研立项向实战聚焦,科研成果向实战转化。在衡量科研成效时,不能只盯着“证书”“奖牌”和“奖杯”,而应更多地去关注科研成果对战斗力提升的贡献率。在取得科研成果时,不是束之高阁,而应将其引入实践领域,在实战化应用中推动成果转化,打通科研成果发挥力量效能的“最后一公里”。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