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和能力从哪里来,您知道么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战晓东责任编辑:董玥
2017-08-08 10:49

信心和能力从哪里来

●强军兴军的信心和能力从哪里来?如何才能做到习主席提出的三个“有信心、有能力”?这是新的历史起点上,每名官兵都必须认真思考和回答的问题

习主席在庆祝建军90周年阅兵时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我坚信,我们的英雄军队有信心、有能力打败一切来犯之敌!我们的英雄军队有信心、有能力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我们的英雄军队有信心、有能力谱写强军事业新篇章,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这既是对人民军队有效履行历史使命提出的殷切期望,也是对广大官兵投身强军实践作出的明确要求。强军兴军的信心和能力从哪里来?如何才能做到习主席提出的三个“有信心、有能力”?这是新的历史起点上,每名官兵都必须认真思考和回答的问题。

信心和能力从坚定的理想信念中来。军无魂不强,人无魂不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军人精神世界的“压舱石”,也是战胜艰难困苦、不断砥砺前行的“发动机”。因为有了信仰,军人才知道为谁当兵、为谁打仗、为谁牺牲。不论是在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时期,还是在千难万险的长征路上,不论是在硝烟弥漫的抗日战争,还是在摧枯拉朽的解放战争,坚定的理想信念如灯塔般指引着人民军队战胜千难万险,最终赢得革命胜利。作为新一代革命军人,要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就必须铸牢听党指挥的思想根基,对党的理想高度认同、对党的信仰忠贞不渝;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维护和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保持高度一致;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大风大浪面前坚如磐石,不断夯实信仰之基。

信心和能力从过硬的军事素质中来。军队一切为打赢,军人生来为战胜。不论时代怎么变,军队练兵备战的主旨不会变,军人精武强能、练兵打仗的主业不会变。没有过硬的军事素质,就无法应对未来战争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能打仗、打胜仗就会成为一句空话。1894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敌我实力差距最小的战争,但清军却以惨败收场,其原因中重要一点,就是清军平时操练不勤,军事素质不高,最终大败,使国家蒙受屈辱。在强军兴军的伟大征程上,练就过硬的打仗本领是每名军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应当按照能打胜仗要求,牢记军人职责使命,牢固树立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的思想,把打仗当成主业、专业和事业,主动学习前沿军事、科技知识,提高与未来战争相适应的军事、文化素养,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立足本职岗位,在真抓实训、真打实备中练就真本事、硬功夫。

信心和能力从顽强的战斗精神中来。打仗既是敌对双方武器装备等硬实力的对抗,也是意志品质等软实力的比拼。战斗精神作为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战争胜负起着关键性作用。“物质的原因和结果不过是刀柄,精神的原因和结果才是贵重的金属,才是真正的锋利的刀刃。”军人只有以顽强的战斗精神为支撑,才能具备强大而持久的战斗力,才能不畏强敌、不惧挑战,敢于迎难而上,战胜一切敌人。当前,随着科技迅猛发展,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加速演变,人的因素特别是战斗精神的作用非但没有降低,反而越来越重要。因此,我们要保持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发扬视死如归的献身精神,在日常训练和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中激发敢打必胜的勇气、赴汤蹈火的胆气、宁死不屈的骨气,在学习党史军史,学习革命前辈、先进典型中,传承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锻造克敌制胜的精神利刃。

信心和能力从改革强军伟大实践中来。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人民军队的一次转型重塑,要求官兵完成个人的能力升级。工作岗位的调整和职能任务的变化倒逼每名官兵提升能力素质,同时改革成果也极大地增强了广大官兵履行好使命任务的信心斗志。因此,我们应当坚定不移地拥护和支持改革,以冲锋者的姿态投身改革,争当改革的促进派和实干家,在落实各项改革举措中坚定对党中央的信赖,在履职尽责中不断提升打赢本领,在克服困难挑战中砥砺顽强意志,以改革为契机,实现个人能力素质的全面提升,满怀信心地投入强军事业。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