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孔子弟子,为啥宓子贱能“鸣琴而治”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张伟 马学军责任编辑:董玥
2017-07-10 10:24

领导干部勤勉勤政、鞠躬尽瘁的精神值得肯定,但事必躬亲甚至越俎代庖则未必可取

从宓子贱“鸣琴而治”说起

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宓子贱和巫马期曾先后出任单父(地名)的地方官。宓子贱任职期间,经常弹琴唱歌,看起来相当清闲,但把单父治理得相当好,被称为“身不下堂,鸣琴而治”。而巫马期任职期间,夙兴夜寐,亲理各种政务,虽然也把单父治理得很好,却不免有心疲力竭之感。巫马期便向宓子贱讨教,宓子贱说:“我之谓任人,子之谓任力。任力者故劳,任人者故逸。”意思是,我的做法是善于选贤任能,依靠人才;你的做法是亲自劳作,只使用自己的智力。只靠自己当然辛苦,而依靠人才当然安逸了。原来,宓子贱在治理单父时,被他事之如父的尊者有三人,事之如师的贤者有五人,事之如友的能者有十一人。宓子贱就是靠着他们来治事理政的。二者相比,宓子贱的领导方式显然要高出巫马期一筹。

“鸣琴而治”折射出的是一个工作思路或者说一个领导方法问题,今天仍有其现实意义。在基层部队,就常听到一些领导诉苦:天天忙得焦头烂额,废寝忘食,甚至节假日也难得松口气,可回头一看,似乎也没有忙出个名堂来。的确,上面千条线,下面一针穿,基层工作头绪多、事情杂,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其中也不乏有的领导干部如巫马期一样因为工作不得法而致“忙”的因素。比如,有的领导干部对工作不分主次轻重,眉毛胡子一把抓;有的领导总是怀疑部属的能力素质,不放心、不放手、不放权,事无巨细都要一竿子插到底,不仅自己累得够呛,也容易使部属养成事事依赖、怠于思考的习惯。如此于己于公,弊莫大焉。

当然,领导干部勤勉勤政、鞠躬尽瘁的精神值得肯定,但事必躬亲甚至越俎代庖则未必可取。毕竟每个人的时间、精力和能力有限,并且术业有专攻,不可能什么都懂。应当学学宓子贱,把主要精力放在统揽全局、抓纲务本和选人用人上,要敢于放权,善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借众人之智,集千虑之得。

《吕氏春秋·勿躬》有云:“圣王不能二十官之事,然而使二十官尽其巧、毕其能……圣王之所不能也,所以能之也。”再圣贤的君王也做不好二十位官员所做的事,但是他却能使二十位官员献出全部的技艺和才能。他在做具体事情方面是有所不能,但在选贤任能方面却有所能。这充满哲理的论述,把领导者“劳于论人,逸于治事”的辩证法讲得可谓透彻,也值得每一位领导干部深思。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