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2017,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落实与行动

来源:宣讲家网评论作者:张鹏 言实责任编辑:刘秋丽
2017-03-03 17:11

2017: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落实与行动

核心提示:

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与落实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充分调动各方面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形成推动科学发展的合力;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努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有效进展。2017年,我们将通过落实与行动形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成果,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布局2017年经济工作时明确指出,“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把落实党中央经济决策部署作为政治责任,党中央制定的方针政策必须执行,党中央确定的改革方案必须落实”。2017年2月28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强调,“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定下来的事情,要抓好贯彻落实,明确责任、有效督查”。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也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经济体制改革之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能停留在规划上和策略上,而必须在掌握基本形势和运行规律,坚持稳中求进的方法论和总基调下,有效地抓好落实,“撸起袖子加油干”。落实与行动成为2017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内容。

一、“稳中求进”和“质量效益”是落实与行动的两个基点

落实与行动有三个基本内容:一是策略,即规划与蓝图,这个理论和政策准备已经基本完成;二是原则,即方向与要求,这个思路和政策研究基础也已基本齐备;三是基点,即体系与抓手,也就是以基点形成整个改革的收敛与发散、稳定与创新、突破口与风险点的基本着力点和运行机制。“稳中求进”既是2017年工作的总基调,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也即在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在稳的前提下要在关键的领域有所进取,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奋发有为;而“质量效益”则是经济发展的中心,也是结构改革的基础与前提,也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提高供给侧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提高微观主体的内生动力和生产效益。这样,“稳中求进”和“质量效益”从方法论和目标性两个方面构成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与行动的两个基点。

从“稳中求进”出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综合考虑总需求的规模和变动,通过适度扩大总需求,为供给侧改革提供良好的环境;要有序推进技术、产品、形态和商业模式创新,使经济组织和运行机制在平稳有序的情况下,完成升级优化;要集中资源、要素和体制优势在关键的供给节点形成突破,并依靠市场机制形成新的资源要素配置格局和生产组织方式,为质量和效益提升准备条件;要注重度的管理,将稳作为主基调和大局,但又直面运行中的风险和结构上的矛盾,全力推进改革,坚持统筹兼顾,有效实现改革目标;要坚持发展的理念、原则和愿景,深入分析问题,坚持问题导向,以改革作为发展的根本途径,不因循守旧,也不好高骛远,以钉钉子的精神,实现改革与发展的有序协同。

从“质量效益”出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充分认识改革最终目的、主攻方向和判断标准。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而需求则呈现出个性化、多样化为主体的特征,因此,供给体系必须着力于提高产品的需求匹配度,生产的需求响应度和市场的需求满足度,强调产品服务的差异化、生产组织的灵活性和市场配置的智能性;改革的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在强调供求平衡、市场出清的同时,通过质量第一的要求,为生产的创新发展提供明确的目标,为需求的结构升级提供良好的基础,为市场的差异化配置提供必要的条件;改革的判断标准是效率提高和效益提升,也即供给体系的完善、市场环境的改善和要素资源配置的优化都要以增加微观主体的内生动力,提高盈利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潜在增长率作为判断的依据和评价的标准。

基于“稳中求进”与“质量效益”的两个基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盘活存量资源、优化生产组织、降低经济风险、减少运行成本、弥补市场和体制短板等方面实现改革目标的有效贯彻和改革任务的全面落实,“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条主线,而2017年则是五条主线全面深化并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关键一年。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