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精神:一股穿越时空的神奇力量

来源:中国国防报作者:王厚明责任编辑:刘秋丽
2016-10-13 00:01

让长征精神照亮初心

一个没有精神的人,是心灵荒凉的人;一个没有精神的民族,是前途暗淡的民族。精神的力量不仅可以改变命运,也可以开辟未来。在中国革命精神的“富矿”中,长征精神无疑是一股穿越时空的神奇力量。

曾重走长征路试图发现其中奥秘的美国前国家安全助理布热津斯基说,“长征的意义绝不只是一部无可匹敌的英雄主义史诗,它的意义要深刻得多。”长征精神正是蕴含于这种深刻之中。这种深刻,在于塑造了理想高于天的政治信仰;也在于孕育了激励时代的文化自信,如同燃烧不熄的精神火炬,照亮我们前行的初心。如今,长征精神作为一个精神符号,已成为深入推进改革强军新征程、夺取强军兴军新胜利的重要法宝。适应新体制、履行新职能、担当新使命,必须坚守信仰、不忘初心,铸造经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初心澎湃源于先进激荡”。长征精神是先进政党用先进思想凝聚起来的强大精神动力。回顾红军长征历程,从被动到主动、从弱小到强大、从危难到胜利,摆脱了上百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克服了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和张国焘的分裂主义等错误,遵义会议让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从此形成了中国革命成熟的坚强领导核心。任务最艰险、战斗最激烈之时,共产党员都冲锋在最前,成为不可战胜的骨干中坚。担任过红1军团政委的聂荣臻生前回忆,红军打仗打的是干部,打的是党团员,每一仗下来,党团员伤亡数量常常占到总数的1/4,甚至1/2。红军将士不知道战略转移何时结束,也不知道自己的生命会止步何处,但他们“铁心跟党走”,突破乌江天险、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用百折不挠、英勇无畏的初心书写出不朽的精神传奇。这也启示我们,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才能迸发绝对的革命意志。自觉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并非表态的口号,而是铁打的要求,只有在岗位实践中始终如一地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责,才能真正成为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举旗人。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长征精神的内涵里跳动着胸怀理想并矢志不渝、奋斗不移的初心,也浓缩了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去争取胜利的意志。这也是武器落后、衣食匮乏的红军将士之所以能够视死如归、浴血奋战的根本原因。在两万五千里的征途中,红军指挥员的平均年龄不足25岁,战斗员的年龄平均不足20岁,几乎每天都会有一场战斗,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随时从头顶上落下的炸弹、10倍于己的敌人围追堵截,还有经年积雪的雪山和吞噬生命的草地以及难以忍受的饥饿和伤病……当他们踏着烈士的遗迹、擦干身上的鲜血砥砺前行时,是靠着对革命理想的执着追求,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赢得了“始终”。红军将士的这种初心,在另一名重走长征路的以色列退役军人武大卫心中感悟到的是“崇高精神、空腹、飞毛腿”。毫无疑问,胸怀共产主义理想这颗初心,就会有栖息灵魂、催人奋进的目标航向,就会充盈战胜困难、赢得胜利的力量源泉。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视野下的强军兴军,是和平时期的新长征。这场新长征虽然没有雪山草地、没有战火硝烟,但也挑战万千重、艰难多险阻,依然需要我们坚守不忘理想、不淡信念、不改本色的初心,在历史中汲取信心、智慧和力量,并高擎指引胜利的精神旗帜大步走向未来。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