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自己历史的鲜红颜色
雷锋在日记里摘抄了这样一段话:“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写自己的历史。每个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都应该想一想,怎样来写自己的历史——我要永远保持自己历史的鲜红颜色。”怎样像雷锋那样书写好自己的历史?这的确是我们每个人应该思考的问题。
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每名共产党员都应该恪守信仰、不忘初心,许党报国、不懈奋斗。革命老人谢觉哉在《怎样做一个好的共产党员》一文中说,仅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不算好党员;只有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长期苦干,除死方休,才算是好党员。对于“奋斗到底”,陈云同志曾经言简意赅地解释:“就是奋斗到死。”假如不是奋斗到底,而是中道而辍,那还能做到“保持自己历史的鲜红颜色”吗?
刘华清同志在回忆自己的一生时说:“作为公民,我为国家和民族尽心尽力,贡献了自己的全部才智;作为军人,我一直在冲锋陷阵,没有让军装沾上污点;作为下级,我完成了小平的重托,将来汇报,可以不用汗颜。”习主席在纪念刘华清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高度评价他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
石可破而不可夺其坚,丹可磨而不可夺其赤。保持自己历史的鲜红颜色,不仅要耐得住烈火的淬炼,而且要经得住时间的淘漉,不因时代的变换而锈蚀漫漶,不因位置的升迁而变色变质。面对更加复杂的世界、更加纷繁的思潮、更加多元的选择,坚守理想比一时激情更重要,保持鲜红比一时鲜红更重要。一些党员也曾壮怀激烈、志存高远,也曾是亲朋故旧、父老乡亲的骄傲和自豪,却从成功的榜样跌落为反面的教材,问题就在于失去本心、本真和本色。
北宋名臣范仲淹在《瀑布》一诗中提出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迥与众流异,发源高更孤。下山犹直在,到海得清无?”作为共产党员,只有把党摆在心头正中,不忘初心、不违本心、不负真心,自觉做到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担责、为党尽责,永远为了真理而斗争,永远为了理想而斗争,才能回答好“到海得清无”这一“历史之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