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我们呼唤英雄的名字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刘 权 朱天羽 李传训 等责任编辑:刘秋丽
2018-04-05 05:03

“让烈士安息”——

酒海井红军烈士终入纪念园

■文东柏

酒海,是广西桂北农村一带百姓俗称的一种盛酒容器。酒海井,位于广西灌阳县新圩镇北约8公里处,距灌阳县城18公里,全沙公路西侧。井口直径约2米,上小下大,下有一条地下暗河相通,因其形取名“酒海井”。这里,也是1934年湘江战役中一百多名红军战士殉难的地方。

广西桂北的灌阳,是红军三次经过、英勇战斗过的地方。

第一次是红七军北上中央苏区经过灌阳。1931年1月5日凌晨,经过全州整顿的红七军4000余人,在前委书记邓小平、总指挥李明瑞和军长张云逸的率领下,离开全州县城,向东南进入灌阳的陈家坪、王道、勒塘村一带,并在该地宿营。第二天早上离开驻地,向湖南进发。红军先头部队击溃桂湘边界永安关上湖南一侧的湘军守敌一个排,红七军顺利通过永安关。

第二次是红六军团西征经过灌阳。1934年9月2日,红六军团主力部队在中央代表、军政委员会主席任弼时和军团长萧克、政委王震等率领下,为避实就虚,绕道清水关进入灌阳。在此,红军在与桂军的激战中伤亡100多人。

第三次是中央红军长征经过灌阳。1934年,中央红军在先后突破蒋介石设置的三道封锁线后,于当年11月25日开始进入广西灌阳。红军的足迹遍及灌阳县的文市、水车、新圩、灌阳、西山五个乡镇的400多个村屯。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一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在灌阳经过并驻扎过。

红军三次经过灌阳,尤以第三次与敌人的殊死战斗堪为壮烈,总计有6000多名红军英烈在灌阳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由于当时战事危急,牺牲的红军官兵大多由当地百姓就地掩埋,红军遗骸散葬于县境各地。尤其是新圩阻击战时,红军设立在新圩镇和睦村下立湾屯蒋氏村民祠堂的战地救护所里,有一百多名红军重伤员因来不及转移,被敌人抓住后被活生生地扔进一公里外的酒海井里而全部壮烈牺牲。

为了铭记这段悲壮的历史,传承红军长征精神,从1998年开始,在红军后代、时任县民政局局长俸顺喜的多方呼吁下,建立酒海井红军烈士纪念碑的倡议,得到了中共灌阳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民政部门也逐级上报以求得到上级的支持。当时,在申报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情况:一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国家已经在附近的兴安县修建了红军突破湘江的纪念碑园,而灌阳、全州没有建设项目;二是当时上级相关部门财力困难,难以给红军战斗过的县立项和安排资金建设纪念标志。面对困难和问题,县里在进一步总结地方优势、提出充分理由继续不断向上级请示汇报的同时,综合考量酒海井红军烈士纪念碑建设的重要意义、建设规模、地理环境等因素,先后拿出了五套建设方案,并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发动党政机关干部捐款。灌阳县的实际行动也得到上级的大力支持,他们来到灌阳实地调研、现场办公。200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给灌阳拨出了建设酒海井红军烈士纪念碑的专项资金。经过一年的艰苦努力,2004年10月,酒海井红军烈士纪念碑及陵园建成,并正式向群众开放。陵园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纪念碑高8.1米,酒海井前立有“红军烈士殉难处”石碑,周围修建了护栏,园内种上了柏树。它的建成,既满足了灌阳人民“让烈士安息”的心愿,也是对红军长征精神的有力传承。酒海井红军烈士纪念碑及陵园的建成和开放,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这里也成了党政机关、驻军部队、社会团体、厂矿学校及乡村的干部群众开展党团活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去处。2006年5月,作为湘江战役的系列纪念设施,酒海井红军烈士陵园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寻找散落在灌阳县境内的红军烈士遗骸,祭奠英灵、教育后人,一直是灌阳人民对英烈所要表达的敬仰之情,是对英雄的尊重,也是对革命历史的负责。2013年初开始,中共灌阳县委、县人民政府正式启动这项工作,由民政局等单位牵头,组成专门的工作队,在相关乡镇政府、村委会的积极配合下,广泛发动群众,到红军经过的村屯、到当年红军战斗过的每一个地方,进行现场搜寻、确认。与此同时,由县人民政府出面,与福建、江西、湖南及广西的白色、龙州等地取得联系,共同核实和完善《红军烈士英名录》的内容。经过一段时期的努力,工作队基本掌握了红军烈士散葬的地方,同时,将之前《红军烈士英名录》1800多名烈士名单增加到2500多名,最后补充完善到3500多名。最后,工作队将掌握的情况,以文字和专题短片的形式,逐级上报到国家民政部。

2014年9月开始,在国家民政部门以及上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灌阳县对酒海井原有的红军烈士陵园进行规划扩建,通过自筹资金和向上级民政部门申请立项,将其建设为酒海井红军纪念园。整个项目规划用地150亩,具体项目有红军烈士陵园、纪念广场、纪念塔、纪念馆、红军雕塑、烈士英名录等。主体工程项目分两期建设,第一期为主墓区建设,第二期为纪念塔、广场、服务设施等建设。主墓区建设完成后,2016年9月28日,灌阳进行了第一批红军烈士遗骸迁葬;是年9月30日即国家公祭日,举行了酒海井红军纪念园开园仪式。

2017年8月13日,桂林市决定启动所辖的灌阳县酒海井红军烈士遗骸查找打捞工作。前期因淤泥堵塞洞口情况严重,无法开展水下勘查打捞工作。从9月1日起,采取了抽水、阻水、分流、清淤等一系列措施,于9月12日上午10时许,发现了第一块人体骸骨。随着工作的推进,在井内的淤泥内发现了更多骸骨。经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和党史部门有关专家组成的研究团队对骸骨进行清洗、分类、修复,并从体质人类学的角度对骸骨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各方面进行科学鉴定后,确认这些骸骨为当年新圩阻击战酒海井红军烈士遗骸。9月24日上午,由中共桂林市委、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共灌阳县委、县人民政府承办,在纪念园隆重庄严地举行了酒海井红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广西壮族自治区有关部门、桂林市和灌阳县相关领导、红军后人和社会各界群众共3000余人参加了安葬仪式。

酒海井红军纪念园修建的同时,灌阳县又在上级有关部门帮助下建成了新圩阻击战陈列馆,修缮了红5师指挥所、红军救护所以及枫树脚战场遗址,形成了一系列的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场所。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