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的妻子很强大,军人的孩子早当家——
“部队培养了你,也锻炼了我”
部队移防这一年,营盘在变,留守的妻儿老小也在变。集团军干部赵崇发现,爱哭的妻子王博已经很久没在自己面前哭过了。
王博是独生女。谈恋爱的时候,赵崇说话嗓门大一些,她都会掉泪。赵崇随队西迁的那一天,怕伤心的王博并没有出现在送行的人群里。但她很快就感到,最痛的不是离别,而是身为军嫂独自当家、有事必须独自拿主意的艰难,一下子将她推向了生活的风口浪尖。
丈夫离开不久,王博发现自己怀孕了。“我俩已经有一个儿子,早就想要二胎,最好再生个‘小棉袄’,要是平日里,不知该有多高兴。”王博说着流下了泪。去年5月,儿子意外摔伤骨裂。那段时间,她隔三差五带着孩子跑医院,儿子太小,哭闹,做X光、CT检查时,必须有妈妈守着。担心过多的辐射影响胎儿健康,她思前想后,还是决定做流产手术。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我对不起这个小生命。”此后很多个夜晚,王博总是想:“假如当时丈夫还在石家庄,这种事情就不会发生了。”如今面对记者,身为教师的王博讲出了心里话:“其实,军人的工作压力比军嫂大,带兵不比带孩子轻松,我们在家里带的是自己的孩子,他们带的是人家的孩子。这个区别我懂,我对你们哭,不能跟他哭……”
“不能跟他哭”,需要一颗真正心疼丈夫的心。信息化处处长张锋利的妻子王进霞一开口,擦泪的纸巾已经湿了好几张。那年,她遭遇车祸,差点瘫痪。然而,正在参加演习的张锋利按规定不能使用手机。“我伤成这样,他却失联了!”委屈,伤心,王进霞心里充满了怨恨。20多天后,丈夫回来了。“哎呀,我一看见他满脸胡子、又黑又瘦,心一下子就软了。谁让自己嫁给了这个男人呢?”
“男人的价值,是做女人做不了的事儿!”回想起这些年走过的风风雨雨,侦察连士官汪伟的妻子李辛平对分居的酸楚渐渐释然了,心里多了身为军嫂特有的骄傲。
这一年,李辛平见证了丈夫成长的足迹——南京、南昌、北京、许昌、确山……汪伟参与的大项军事任务接连不断,连获“无人机专业技术能手”“特种射击教练员”“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年底顺利晋升三级军士长。最让她开心的,是女儿翻看爸爸的荣誉证书时,竟然提出新学期要和爸爸比谁拿的奖状多。
军嫂冯雪,也为丈夫梁明道喝彩。这一年,身为侦察处处长的丈夫负责组织备战2016年澳大利亚国际陆军轻武器技能大赛集训。结果,由第27集团军神枪手组成的我陆军射击代表队,取得了35金、54银、7铜的优异成绩,在21支各国参赛队中,名列作战部队抽组参赛队第一。
“部队培养了他,也锻炼了我。”军嫂王海青打开家里的保险柜,拿出她和丈夫获得的8枚立功奖章,这是夫妻俩互相帮助、比翼齐飞的见证。近几年,因为单位改制,王海青的工作岗位多次调整,幸亏有丈夫支持,她才能很快适应新岗位。
“国家在改革,军队也在改革。尽管有痛苦,但不改革就没有出路、没有发展。”王海青对丈夫承诺:“现在轮到部队改革了,我会像你支持我那样支持你。”她们一家,被评为河北省省直机关“情系国防好家庭”。
军人的妻子很强大,军人的孩子早当家。这一年,郭健8岁的女儿郭雅鑫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帮妈妈打扫卫生;柴龙军11岁的女儿柴嘉云,已经会做六七样菜,获得的6个奖状也是班里最多;姚晓红正在上高中的儿子明确了志愿,考军校,成为一名军人……
一个家庭、两座城市,一支部队、两座营盘。当“一”拆成了“二”,军人、军嫂、军娃的成长也在不知不觉间提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