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塔吉克族护边员拉齐尼·巴依卡——永远的“帕米尔雄鹰”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作者:陈小菁 张强 胡铮责任编辑:杨红
2021-02-01 10:13

“一盏一直亮着的灯,你不会去注意”

再次带队踏上巡逻路,上士肖瑶还是习惯性地抬头,往队伍前方看了又看。

以前走在这条路上,队伍前方的那个人一定是“向导”拉齐尼。

脚下的路还是那条路,远处的群山依旧雪白,只是拉齐尼再也回不来了。

低下头,想起往昔巡逻画面,肖瑶鼻头一酸。

一个多月前,也是前往同一个点位执勤。出发前肖瑶望着阴郁的天空,忧虑也渐渐漫上心头。

“暴风雪要来了……”肖瑶将自己的顾虑和盘托出。拉齐尼笑着宽慰:“别担心,有我呢!”

“只要大叔在,心里就踏实。”战友眼中的拉齐尼属于帕米尔高原,他熟悉这里的一切,他是“帕米尔雄鹰”。

巡逻队出发,看到队伍中拉齐尼走路一瘸一拐的样子,肖瑶一问才知:大叔的风湿病犯了,腿疼得厉害。

为了参加这趟任务,拉齐尼在腿上缠了2层塑料薄膜保温……要不是那天巡逻归来,这个“秘密”被上等兵王真偶然发现,肖瑶还一直被蒙在鼓里。

战友眼中的拉齐尼是个话不多的人。

可大家也知道大叔是个“嘴上不说心里有”的人。连队每一个点位的情况、每个战友的脾气性格,拉齐尼都熟稔于心。他是大家的“定心丸”,有他在前方,再难走的路也不再难走。

走在巡逻路上,中士李亮的心情就像头顶阴沉的云。身旁这头牦牛,过去一直跟着拉齐尼。以往每次中途休息时,李亮会帮拉齐尼卸下牦牛身上的物资,两人会坐在一起聊聊天。

几年前,就在这条巡逻路上,李亮和战友翻过雪山来到冰河边。

正值盛夏午后,官兵骑牦牛渡河,水流突然变得湍急。水下布满乱石、湿滑无比,李亮骑的那头牦牛突然右前蹄一滑、一个趔趄,眼瞅着就要连人带牛跌入河水里……

拉齐尼刚要上岸,回头发现李亮遇险,马上跳下牛背,半个身子扎进冰冷河水。水流太急,拉齐尼使不上劲,他用肩膀顶着牛背,双手一起用力,终于连牛带人一起推上岸。

那年隆冬,19岁的上等兵王伟楠从牦牛背上摔了下来,掉进雪洞。王伟楠掉落的地方,松动的积雪不断塌陷,他也跟着往下滑……

战友一下子慌了神。拉齐尼急中生智,脱下身上的大衣甩给王伟楠,自己随之卧倒在洞口,双手紧紧拽着大衣。

“抓住我的脚,用力拉!”拉齐尼大喊一声。最终,在战友们齐心下,王伟楠被拖了出来。

回营路上,拉齐尼把大衣披在浑身湿透的王伟楠身上。等天黑到了连队,拉齐尼发起了高烧……那天,守在拉齐尼床边,王伟楠哭了。

战友眼中的拉齐尼就像一盏灯。“一盏一直亮着的灯,你不会去注意。但如果它熄灭了,你就会注意到。”拉齐尼突然地走了,王伟楠不舍,在他心里,属于大叔的“那盏灯”永远不会熄灭。

雪落帕米尔,塔吉克族牧民尼亚丁一家的灯还亮着。这一晚,在心中给拉齐尼留一盏灯的,还有熟悉他的牧民们。

那年冬天,暴风雪说来就来,提孜拉甫乡积雪有半米多深。在山口外的冬季牧场,雪更深一些。尼亚丁和儿子阿楠赶着他家上百只羊回撤时,遇上风吹雪天气,被困在海拔3200多米的山口。

阿楠在风雪中挣扎3个多小时赶回乡里求援。拉齐尼闻讯,立即招呼三名村干部,携带急救用品骑马赶往事发地点。历经2个多小时跋涉,他们终于找到了尼亚丁一家。

在暴风雪中被困,60多岁的尼亚丁已经冻得嘴唇发紫。拉齐尼立即脱下大衣裹在尼亚丁身上,把他扶上马,就这样一手牵马一手扶着尼亚丁,亦步亦趋地走回村子。

拉齐尼不辞而别,尼亚丁一家很难过,老人抹着眼泪说:“这辈子没见过这么好的人……”

寒风再起,帕米尔高原的纵横沟壑间,几个护边员骑着摩托车消失在天际间,扬起的积雪像雾,在湛蓝天空慢慢散去……

帕米尔高原知道,拉齐尼的守护一直在。

(图片由姬文志、王 烈摄)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