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塔吉克族护边员拉齐尼·巴依卡——永远的“帕米尔雄鹰”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作者:陈小菁 张强 胡铮责任编辑:杨红
2021-02-01 10:13

“看,那就是界碑。”拉齐尼(右)手指着雪山,对身边的战友说。

“我把最珍爱的东西交给你了”

2001年11月,巴依卡带着儿子拉齐尼,找到了在红其拉甫边防连蹲点的喀什军分区领导,请求把唯一的儿子送到部队锻炼。

那位领导笑着问:“你就这一个儿子,舍得吗?”

巴依卡认真地说:“保家卫国是大事,我舍得!”

两年军旅生涯,让拉齐尼对军人使命有了更深的认识。2003年,父亲身体每况愈下,他放心不下一家人守护的边境线,选择了退役。

2004年,巴依卡最后一次巡逻吾甫浪沟,带上了24岁的拉齐尼。一路上,巴依卡将自己手绘的“巡逻图”交给拉齐尼。图中,他标注了这条沟里的险段、坡度、冰河温度、宿营点、防卫野狼方法……

接过父亲巴依卡精心绘制的图,拉齐尼泪流满面。那一刻,巴依卡的眼睛也湿润了:“我把最珍爱的东西交给你了,这个棒你要接好。”

翌年七一,巴依卡特别高兴。因为表现突出,经部队推荐,塔什库尔干自治县县委组织部门考察,拉齐尼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家中第三名党员。

“祖国给了我们这么多,为国护边这条路,我一定要走下去。”拉齐尼这样对父亲保证。

从此,拉齐尼像父亲一样巡边,他越来越熟悉这里的每一条沟、每一座山。他身上的每一道伤口都是故事。

那年冬天巡逻,拉齐尼攀爬悬崖,脚趾被尖石割了一道深深的口子。他瘸着脚忍着疼,继续巡边。几天后,脚化脓了,连路都走不成了,他才去医院治疗。

医生把拉齐尼骂了一顿:“你们山上的人就是不爱惜自己身体,命都没了,咋护边呢?”那天,医生给他缝了5针,一个多月才好。

拉齐尼的妻子阿米娜说,只要丈夫出门巡逻,不管什么时候她都把手机带在身边,要是深夜就把手机放在枕边,放心不下就打一个电话;有时候实在受不了那种担心,干脆就陪着一起去巡逻。

在帕米尔高原守防,几乎所有护边员都患有偏头疼、关节炎、高血压……

阿米娜说,拉齐尼患关节炎已10年,最近几年腿脚愈发不听使唤,他甚至会忧心,自己护边的日子“到了头”。

“什么时代了,你还在山里巡逻?”如今,总有人这样问拉齐尼。

拉齐尼想起爷爷和父亲,坚定地说:“我的家在这里,守护住了国门,就守住了家。对国家忠诚、回报祖国是我们家祖辈的传统,祖国把边境线交给我们,我们就要守好她。”

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很难,但值得。

2015年2月11日,拉齐尼来到北京,受到了习主席的亲切接见。那天,他向习主席汇报了一家三代爱国守边的故事。

2018年,作为护边员,拉齐尼有了新身份——全国人大代表。为了更好履行职责,拉齐尼经常到牧民家走访,把大家的心声带到两会上。

路走得再远,在他心里,永远想着家。

拉齐尼还是喜欢守着那条边防线,守着他的帕米尔。他的坚守,感染着身边的亲人们。

巴依卡的侄子加尼丁·居马江,见到缺少护边员,中学毕业后就主动报名做了一名护边员。

加尼丁和这个家族其他护边员一样,忠诚、勇敢、肯吃苦,经受住了暴雪严寒、稀薄空气、崎岖山路对生命的考验。

去年冬季的一天,几名边防官兵在巡逻时突遇暴风雪,被困山里。拉齐尼、加尼丁和4名护边员前去救援。夜里雪下得特别大,什么都看不清。他们就沿着山谷往山上走,跌跌撞撞,走了数小时才找到被困者。

又经过几个小时跋涉,被困的官兵终于被成功救回,但是拉齐尼和加尼丁的耳朵都被冻伤了。

“当时耳朵肿得特别大,像团火在烧,手脚上的皮都掉了,长皮的时候痒得睡不着。”加尼丁说。

在护边的日子里,这样的受伤加尼丁经历过两次,拉齐尼则有十几次之多。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