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边固疆,赤胆忠诚耀天山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军事部传承红色基因强边富民纪事
■刘世海 吴启刚 本报特约记者 王传峰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组织党员民兵到边境线向党旗宣誓。吴启刚摄
写在前面
习主席对弘扬我党我军优良传统高度重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把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优良传统一代代传下去,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军事部传承“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红色基因,大力培育“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筑牢精神支柱、根植信仰种子、担当戍边责任,让兵团军民真正成为一支安边固疆、强军富民的重要力量。
环境再艰苦,“扎根天山、听党指挥”的忠诚品质永不变
李华怎么也没想到,一纸命令把他从内地交流到南疆某人武部独立连。时值南疆沙尘天,他的心情也随之跌到了谷底,对个人进退患得患失,干工作热情不高。人武部领导说,边疆艰苦,“想调走、不安心”的想法在一些官兵身上有不同程度地显现。
浇花灌根,育人铸魂。人武部分批组织400余名官兵走进47团屯垦博物馆感悟兵团精神。“1949年,二军十五团官兵徒步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解放和田,15天沙漠行军790公里,喝马尿、睡沙丘。和田解放后,王震电令‘十五团驻和田万不能调’。从那时起,十五团一直驻守在和田直到今天。”听着解说员的讲述,官兵们深受触动。“扎根天山、听党指挥,是流淌在军垦先辈血脉中的红色基因。”参观归来,李华的微信留言,引发大家的共鸣。
把准脉搏,方能触动心灵。第九师人武部原后勤科科长张小安,自觉以“一夜之间从军队干部变成农场职工,一生无怨无悔扎根边疆”的沙海老兵盛成福为榜样,在后勤岗位一干就是19年,立起“一块砖”好样子,被军事部树为典型。他说:“扎根边疆、听党指挥,是军垦传人永远不变的政治品质。”
10月底,年龄即将到杠的兵团第三师人武部政委江广青登上“军垦讲台”,背后大屏幕上同步播放着他带领民兵联训联演的场景。不到25分钟的课,点燃了官兵矢志边关干事创业的激情火焰。走出课堂,从作战部队调整来的独立营三连指导员朱兴周说:“有军垦前辈激励、有领导干部感召,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扎根边疆、听党指挥,必须铭刻于心。”前不久,他带领官兵摸索出小群多路、多点同步训法,连队出动能力大幅提高。
价值取向多元,“牺牲奉献、卫国戍边”的传统代代传
不是亲眼所见,难以相信,一个大学生女民兵敢与男兵比拼军事素质。女民兵叫胡晓彤,是161团“孙龙珍民兵班”第14任班长。
刚出校门,就进了“军营”。第一次3公里跑,胡晓彤就落在了半道上,一屁股坐在地上,盘算着打起背包回家。这时,班长王丹的话重重砸在她的心坎上:“孙龙珍班的兵,还没有一个当逃兵的。”
1969年6月10日,怀有身孕的女民兵孙龙珍在一次战斗中光荣牺牲,年仅29岁。1969年,以烈士名字命名的“孙龙珍民兵班”成立。那天晚点名,全班集合在孙龙珍雕像前。“孙龙珍”,全班齐声答“到”。那一刻,让胡晓彤深受震撼。
触摸历史,催生使命斗志,更激发前行力量。俯卧撑、仰卧起坐、蛙跳、3公里跑;支援防范、出动演练、战技术训练……历经磨砺,胡晓彤多了血性刚强。2015年9月,民兵班参加赴边联训,她不顾感冒发烧,拔掉针头直奔训练场,与男民兵同台竞技丝毫不落下风,被评为执勤训练能手。
去年,第三师民兵班长王鲁刚从大学校园毕业,第一次参加民兵训练,因不适应紧张的训练节奏,一度萌生跑南方闯市场的想法。与女民兵交流,让兵团第三代的王鲁自惭形秽。他重新校正人生坐标,满腔热情地投入训练。今年4月底,他带领的民兵班在师军事技能比武中获得好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