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的南苏丹,天气干燥炎热,空气中弥漫着赤道阳光直射带来的灼人气息。刚刚完成执勤任务的中国维和步兵营的战士们,又接到了营里布置的“特别任务”——送水。
在世界其他地方拧开龙头就能哗哗流淌的水,在南苏丹首都朱巴的部分郊区,却需要以将近1美元1桶的价格购买。而据统计,南苏丹90%的居民每天生活费不到1美元,且当地的用水卫生条件更加不乐观。中国维和战士无偿提供的饮用水,及时而放心。
从保护平民、防卫营地到制止暴乱、长途护卫,中国维和步兵营的战士们克服炎热、疫病、战乱等恶劣条件认真履行维和使命,积极实施人道救援。
救命甘泉
很快,一辆水罐车和护卫车队组成的联合国车队就行进在首都朱巴市郊尘土飞扬的土路上。一路颠簸,从中国维和步兵营区到市郊小村恩约库诺不到3公里的路程,车队足足行进了半个小时。
小山脚下的村子里生活着一群刚逃难而来的平民。村口,妇女和小孩们已经早早拿着水桶在等待。
“这是救命的水,感谢中国。”村民帕斯托感激地说。
一个多月前,帕斯托和村民逃难到恩约库诺。附近没水源,他们只能从水贩那里高价买水,无奈之下向巡逻的中国维和官兵发出了求救的呼声。
中国维和步兵营政工组组长胡思磊说,他们在巡逻中了解到村民疾苦,根据所属联合国南苏丹特派团(联南苏团)有关规定,决定施以人道主义援助。“这车10吨饮用水是经过两次净化处理后的尼罗河水,我们维和战士平时喝的也是这样的水,希望我们力所能及的帮助能解他们的燃眉之急。”
“水在我们这十分宝贵,这水太及时了,中国维和人员做了件大好事。”村民福斯蒂诺抑制不住感激之情。
爱心义诊
“胸痛多久了?咳嗽吗?”这边水刚送完,军医姚洪志就拿出了医药箱,为村民义诊。
“是这里疼么?”姚洪志戴上手套,在患者胸前一边轻轻按压,一边询问。许多村民不会英语,帕斯托就主动当起了翻译。
胸痛的村民菲利弗是一名采石工。一年前,他的胸痛就偶有发作,可微薄的收入使他无法就诊,如今居无定所,治病就更是一种“奢侈”。
姚洪志给菲利弗配了药,并告诉他服用方法,嘱咐他“多喝热水、多休息”。
烈日灼人,姚洪志的脸上滚下豆大的汗珠。看着眼前簇拥的病人,姚洪志顾不上擦拭,只想尽其所能多帮助这些颠沛流离的人。
维和女兵张媛媛还给村民们讲解卫生常识,两名维和战士在村民居住区喷洒杀菌灭蚊药。
“期待你们再来。有你们我们就有健康。”临别时,村民们向中国维和官兵表达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