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盔勇士”南苏丹维和手记(一):初识红土地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李宗泽责任编辑:菅琳
2015-11-24 16:24

为阑尾炎患者实施急诊手术。王志旗摄

从9月16日在南苏丹瓦乌机场降落,至今已经整整一个月。这一个月里,医疗队的各项工作全面起步,63名兄弟姐妹共同奋斗着、坚持着,同时也经历着、感受着这段维和岁月。岁月如诗,军旅如歌,所有我们经历的这些,或苦或甜,都将成为最美好的回忆和最珍贵的财富。

作为维和医疗队,我们的中心工作是执行联南苏团赋予的医疗保障任务,但刚来的第三天就遇到了棘手的事。一名加纳籍的维和警察突发急性阑尾炎,急需手术,但当时正处于我们第14批维和医疗队与第13批维和医疗队交接期间,各项工作千头万绪,各种流程我们还不熟悉,空运的药品耗材还未抵达。但救死扶伤不容等待,经队领导协商,主刀医师由我们第14批的李秋泽博士担任,麻醉师由第13批的付春兰医师担任,他们迅速展开手术。当日20点30分,手术取得圆满成功。

医疗工作上遇到的另一个难题是疟疾病号多。南苏丹疟疾肆虐,我们所处的西加扎勒河州更是疟疾重灾区,当前又正值雨季、旱季交替时节,疟疾呈现出高发、多发态势。我们刚来的第一周就接诊了4名疟疾患者,收治入院3名。由于人手少、诊疗流程不熟悉,全体医护人员轮班倒、昼夜换,忙得不可开交。在中国北方地区,疟疾已基本绝迹,各医院之前极少接诊疟疾病例。面对这种情况,医疗队队长张中华迅速带领医务人员学习疟疾的发病机制、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并规范了诊疗流程。医疗队至今已接诊疟疾患者17名,收治入院9名,治愈出院8名。在此,必须要提到的一点是,屠呦呦女士发明的青蒿素对疟疾治疗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在任务区,青蒿素被誉为“中国神药”。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医疗队工作逐步走上正轨,但生活上的困难需要我们共同克服。当前,海运物资未到,库房存货不多,联合国供应的食品肉类居多,蔬菜仅有土豆、洋葱等便于运输和存储的种类。餐桌上见不到绿色可不行,不利于大家的健康。怎么办?队党支部一声令下,全体同志发扬南泥湾精神,扛起锄头,拿起铁锨,开荒种菜,自力更生,力争早日在这片红土地上拓出“南泥湾”,种出“中国菜”。

这片红土地看起来很美,却又十分贫瘠,干旱时地面十分坚硬,铁锨都挖不动,浇上水土质会改善一些,但太阳一照,很快就干,存不住水。雨季还好点,时常能够得到雨水滋润,但11月后,马上进入旱季,那就天天“太阳当空照,地上火苗烧”了。但这些都难不倒我们勤劳能干的维和队员,土地贫瘠,我们就深耕细翻,浇上“农家肥”;存不住水,我们就在撒下种子后罩上遮阳网。每天傍晚大家还全体出动,拿着水桶、脸盆、饭缸、水杯给菜地浇水。在大家的精心呵护下,豆角、辣椒、番茄、南瓜、丝瓜、空心菜、小白菜等接连出苗,十分喜人。这些天伺弄菜地,笔者有一个感受,种菜跟养小孩差不多,必须付出爱心和真情,才能得来枝繁叶茂、硕果满园。在大家的辛勤培育下,这片饱含希望的红土地正在酝酿、孕育、蓬勃,我仿佛看到了收获的那一天。

繁重的工作和劳动之余,大家都想放松一下、找点乐子。在国内的时候,业余时间可以逛商场、看电影或者进行各种文娱休闲活动。在南苏丹,这些都成了奢望,但大家发扬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立足现有,以苦为乐,也过得开心而满足。

在一批又一批维和队员的共同努力下,医疗队的文化体育设施越来越完善,我们现在有图书室、棋牌室、健身房。最近又新装上了总部配发的卫星电视,可以收看到国内17套电视节目,大家多了一个了解世界的窗口和学习知识的平台。业余时间可以看到大家或读书,或对弈,或看电视,或在健身房里挥洒汗水。据医疗队政委赵圣先介绍,下一步还将建设篮球场以及电话室,届时大家的业余生活会更加多彩。

时间过得真快,一个月时间转眼过去。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们63名兄弟姐妹团结协作、攻坚克难,基本上做到了工作上干好、生活上吃好、娱乐上玩好。这一段维和路注定不平凡,初识红土地刚刚开始,让我们慷慨而行、继续前进吧。

(作者系中国第14批赴南苏丹维和医疗队政工干事)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