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在军队改革深入推进的浪潮中,一大批年轻军官走出校门,带着激情和梦想奔赴祖国各地的军营。
他们像是被时代埋下的一粒粒种子,无论生在林间田园或是大漠戈壁,总能恰逢其时地获得破土而出所需的能量和养分。在青春的田野上,他们突然看见了光。于是,成长或许就发生在一夜之间。
从校园到部队,有人在平凡中寻觅理想,有人在责任中找到担当,有人在懵懂中得到沉淀。时代为他们书写下别样的青春志,却又在他们军旅人生的起点确立了相似的主题。正如一位哲人所说:“成长是一篇等待谱写的乐章。”
理想与现实,拼搏与奋斗,妥协与抗争……对于这些年轻人来说,成长是一条没有回头路的单行道,他们无法预知道路两旁是荆棘遍布、还是翠柏成荫,唯一能够确定的是,成长一定会发生。
请关注今天出版的《解放军报》的报道——
7月10日,新疆喀什军分区克克吐鲁克边防连新排长刘兵(左一)带领官兵在海拔5420米的边防线上巡逻执勤。胡 铮摄
“吃得了苦,才知道自己潜力无穷”
——分享新疆军区某新型作战旅3名新排长的成长故事
■汤文元 姜 洋
“摆脱平凡,有时比死里逃生更艰难”
天阴冷,车队缓慢爬行在新藏线上险峻的库地达坂。
突然,徐伯东乘坐的卡车一个“趔趄”……
徐伯东屏住呼吸,抓住扶手,隔着车窗望了一眼车轮一侧的万丈深渊,顿觉与死亡的距离近到了呼吸相闻的地步。他开始怀疑,是否还有机会兑现自己的豪言壮志。
2017年9月,正在军区参加新排长任职培训的徐伯东突然接到部队命令:随连队一同开赴高原执行任务。
“征战高原,青春报国!”出征动员大会上,徐伯东向营党委递上了自己的请战书,并在鲜红的横幅上写下誓言、按下手印。车队出发时,他特意借了一副崭新的中尉领章戴上,神情坚毅自豪。
险情仍在继续,徐伯东一边睁大眼睛注视着行进动态,一边叮嘱驾驶员稳定情绪。幸运的是,车辆再也没有出现意外。
徐伯东对高原充满了未知的恐惧、兴奋和向往,可他后来才体会到,死里逃生后的日子竟几无波澜,他甚至会在某个瞬间想念那充满激情的生死时刻。
对平凡的恐惧,始于眼睁睁地看着时间流逝,却无所适从。
徐伯东的军校生活虽谈不上丰富,却不乏精彩。他参加了学校的两个兴趣社团,学会了摄影和拳击,每逢周末他都能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
然而,在海拔4300米的驻训点,官兵们的活动受到严格控制,即便适应了那里的生存环境,也难以克服缺氧带来的疲乏感。一个连几十号人,除了长跑和战术训练,很少做无氧运动;每个人裤兜里都揣着几块石子——捡石头是他们在课余时间唯一觉得有意义的事。周末无聊时坐在帐篷里,一坐就是半天,“花费时间最多的事,就是消磨时间”。
比起空洞枯燥的生活,平凡的空虚更多来源于缺乏展示自己的机会。“家里”召开干部讲评的材料传到山上,每每看到领导表扬自己的文字,徐伯东能高兴很长时间。山下则是另一种节奏:同批排长中,陆续有人被派去接装、学习、比武、借调机关帮忙。消息传来,徐伯东的心里像丢了东西一样惶恐不安。
徐伯东喜欢摆弄望远镜,时而瞭望边境线上的群山,时而凝望远方模糊的故乡。望远镜的特点是:焦距越大,视野越小,望得越远。面对远处的未知迷雾,只有把焦距拉大并将视线聚焦于一点,才能摆脱短视的袭扰。
“摆脱平凡,有时比死里逃生更艰难。”今年春节过后,徐伯东在笔记本扉页上写下这句话,鼓励自己重新对焦“官之初”。他开始把视线放在苦练军政基本功上。如今,他的标图作业、战术计算已经达到优秀参谋的水平;他和全连大部分战士谈过心,准备报考心理咨询师。
徐伯东不知道什么时候下山,如今他已不再焦急彷徨,他觉得这段平凡的经历一定能帮他更快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