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军代表如何精准发力把好质量关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邹维荣 郭强 贾志欣责任编辑:张硕
2017-09-22 02:01

长期以来,大型军工企业占据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主导地位。受资金投入高、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影响,民营企业难以参与装备科研生产。近年来,随着军民融合发展战略逐步推进,特别是军品市场的逐步开放,民营企业参与国防建设的积极性不断提高、范围不断扩大,吸纳优势民营企业参与装备科研生产,已成为全面深化装备领域改革的必然选择。

民营企业有自身优势,也存在短板。优势是灵活、高效、有活力;劣势是缺少与军方对接的平台,信息渠道不通畅,特别是在如何贯彻国家军用标准、如何提高装备的实战化水平、如何开展技术服务等方面,民营企业缺少有效的指导。如何更好地发挥军代表质量监督作用,提高民营企业装备的产品质量,成为我军武器装备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

陆军工兵军代局某军代室负责质量监督的13家承制单位中,有11家是民营企业。近年来,为了加强企业装备质量监督,他们根据工程装备的特点,采取多种措施帮助企业弥补自身的短板弱项,确保交付的装备质量得到保障。他们的这种积极探索为质量监督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请关注今天出版的《解放军报》的报道:

陆军工兵军代局某军代室军代表对某型推土机进行出厂前的质量检查。郭 强

三问军代表如何精准发力把好质量关

——陆军工兵军代局某军代室开展武器装备质量监督新闻调查

■郭 强 贾志欣 解放军报记者 邹维荣

合同是签订了,可履行过程中企业“虎头蛇尾”该咋办?

监督合同履行关注局部更要重视全程

一次尴尬的经历让军代室高级工程师秦随江记忆深刻。

去年5月,某型装载机已经完成了最后的作业试验,就在即将交付部队的关键节点,一个“不起眼”的结构件因焊接质量不过关出现了裂纹。如果结构件的配套厂家能及时生产及更换,还赶得上装备交付部队的时间节点。可配套企业却以批量小、再次安排生产成本高为由,对军代室的产品更换要求一拖再拖,眼看将影响到装备交付进度。

军代室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第一时间找到可替代的生产厂家。事后,大家一致反思,如果找不到合适的配套企业,又无法像大型军工企业那样通过集团公司来沟通协调,影响到部队列装可咋办?

“现在不少民营企业进入我们工程装备生产领域,虽然提高了军民融合的深度,但有的民营企业精品意识不强,在质量问题上算小账、打折扣。所以,我们质量监督的思路不能仅仅对装备进行把关,更应把监督的范围拓展为对合同履行的全要素监督。”军代室总代表王庆化说。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军企之间合作关系逐步向合同关系转变。去年6月,军代室果断启动了装备采购合同履行绩效评价。他们把合同履行分出了质量、进度、费用、售后服务等4个要点,年底根据企业生产任务的完成情况,组织军代室骨干对这4个项目进行量化打分,并将打分结果直接反映到下一年的合同评审当中。不仅如此,他们还积极引入供应链管理的理念,在区域内寻求配套产品的替代企业,按照企业生产能力,建立供应商目录,为装备生产选好了“备胎”。

在新举措的实施带动下,不少企业的合同履行能力明显提高。前不久,上级下达了某型工程机械的紧急生产任务,要求在一个月内完成装备生产,承制单位通过有效的供应链管理和合理的生产计划,提前完成了任务。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