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非传统型”好兵,冲击着我们衡量士兵的传统思维
列兵一年两次打破军区专业训练纪录、两次荣立二等功,是这个团建团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在近年来的中国军队也属罕见。
然而此刻,创造了这一辉煌的“牛人”却可能连初级士官都选不上——
2016年9月,团里组织预选士官共同课目考核。考核前一小时,教导员张继承专门带着熊宏鑫到操场练投弹,结果3枚手榴弹只有1枚勉强投到了30米及格线外。张继承看得眼前发黑,赶紧拉住他:“别练了,给正式考核攒点劲儿。”
终于轮到熊宏鑫上场了,现场一下子安静下来,全团官兵的眼球都被吸引在他身上。
“30.5米!”监考员持尺丈量大声报出熊宏鑫手榴弹投掷成绩,至此,熊宏鑫共同课目考核全部勉强合格,所有人都长吁了一口气——
共同课目必须全部合格是士官选取的首要条件。然而作为超短波专业全团第一的熊宏鑫,共同课目一直“瘸腿”,无论是400米障碍、手榴弹投掷还是别的,个个是“短板”。倘若1项没及格,就拿不到预选士官资格,那将成为团里选取士官保留人才的一个尴尬笑话。
虽然现在他过关了,依然有人觉得他不够格:练了两年,手榴弹才刚过及格线0.5米,算什么好兵?
熊宏鑫确实不像很多人印象中的那种“好兵”——
2015年10月,熊宏鑫被推荐参评原济南军区第三届“强军精武标兵”。预选摸底考核时,他恰好和某特战旅的一位士官分在一组,最简单的4×10米折返跑时,竟被人家远远甩下。监考的上级机关参谋冲着团里的带队干部喊:你们团选送的什么人啊!
2015年7月,电子对抗团举办“军人样子我的样子”嘉宾访谈活动,熊宏鑫和其他7名官兵被请上台。主持人看受访官兵比较拘谨,就说:大家放松一下。结果别人只是稍微调整坐姿,熊宏鑫却完全放松下来,一下子躺进沙发里,引来台下哄然大笑。指导员何龙翔刚回到连部就接到上级的电话批评:你们是怎么教的兵?全团上千人在台下看着,真丢人!
因为这样那样的“缺陷”,熊宏鑫一直备受争议。
2015年7月,熊宏鑫第一次打破军区纪录夺冠,团党委在研究给熊宏鑫立二等功时,常委“一班人”很难统一意见:一是连体能考核都不及格的兵,凭借一次比武就立二等功难服众;二是列兵立二等功在全团历史上没有过,在部队干了这么多年的老兵会怎么想?
“硬币两面看,人才不求全,有打胜仗本事的人就该立功。”团政委田明宇力排众议:新型作战人才就要有新的评价体系。他就像航天飞船的一个特殊零件,放在汽车、轮船上是一个废件,但在这里无可替代、至关重要。给熊宏鑫这样把本职专业练到极致的官兵立功,在全团就树起了新型作战人才培养的鲜明导向。
回忆当初,田明宇依然感慨良多:信息化战争条件下,作战体系中分工越来越细,我军兵种专业也越来越繁杂,衡量高低不能“一刀切”。电子对抗部队作为新型作战力量,更不能再用“老步兵”的思维来看问题、搞建设、育人才,400米障碍跑得最快,手榴弹投得最远,就是我们团上了战场最管用的兵吗?我看不一定。
那么熊宏鑫上了战场究竟咋样?且看一场联合实兵演练——
上级调集各方力量,构建复杂电磁环境,各种电波相互交集,不同信号铺天盖地。从密密麻麻、杂乱无章的背景信号中“揪”出蓝方通信信号,绝非易事。
然而,在这场没有硝烟的博弈中,红方总共成功截获蓝方通信信号80个,仅熊宏鑫一个人就捕获了62个,为红方演习取胜立下大功。
熊宏鑫究竟是个好兵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