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部战区陆军落实军民融合战略开展军用挂车改革试验
小拖车打擂“打”出了啥
■刘苑 特约记者 黄建东
需求之痛:冲锋部队失利于“弹尽粮绝”
第1集团军某旅一营三连连长徐建淮,对于2年前的那场朱日和演习,印象特别深刻。“为了赢得战斗胜利,子弹比吃饭更重要!”徐连长坦言,在漫天灰尘的战场上,后装保障之难超出了想象。
这次演习中,三连担负主攻任务。在进攻关键节点上,连队官兵因“弹尽粮绝”,最终失利。
受补给之困的不单是徐建淮的连队。其实,演习开始前,旅里为基层配发了不少战备物资,但由于各营连的车辆和驾驶员有限,很多物资并未随队“远征”。
“真打起仗来,弹药给养跟不上,保障堪忧!”复盘检讨时,大部分基层指挥员都有这样的感受。
2016年初,东部战区陆军总结实战化演习中的运力问题,明确提出解决作战中运力不足的难题。未来全域作战,对部队持续战力要求更高,必须有支撑更强战场生存能力的运载平台。
“军用挂车是各国军队广泛使用的一种重要的附加装备,我们在这个方面还不够成熟。”战区陆军党委组织人员多方调研后,提出要以备战打仗、改革转型为牵引,落实军民融合战略,从军用挂车改革试点入手,突破部队后装运力保障“瓶颈”。
方案设想上报陆军后,很快得到了陆军和军委装备发展部门的认可。不久,研制新型军用挂车的“招贤令”被送到数十家汽车生产企业。
寻装之切:七型“拳头产品”战场“折戟沉沙”
东风、陕汽、北奔……一批国内著名的军用汽车生产厂家来了,一些国内民营汽车企业也来了。
在多数厂家负责人看来,挂车技术含量低,军用与民用差别不大,无非是“外形改改,刷上迷彩”,自家生产的挂车肯定能满足军方需求。几家企业甚至直接带了定型挂车来和军方洽谈。某厂家负责人信心满满:“我们这款挂车畅销多年,是‘拳头产品’,肯定能满足你们的需求!”
拖车好不好,“战场”见分晓!
江南某旅汽车训练场,建起了包括炮弹坑、水坑、泥泞路、震毁路、凸岭等10多类模拟实战环境的道路,等着各路厂商前来“应考”。
试验第一天,就有挂车败下阵来。某型挂车在经过“8字路”时,整个车身在高速频繁颠簸中,发生180度侧翻。事后发现,挂车底盘设计存在轮间距过窄的技术缺陷。东部战区陆军装备维修处参谋皮军明回忆说:“本来信心满满,厂家设计人员看到车翻后脸都变了。”
之后3天,又有挂车轮番“倒下”。有的车经不住频繁上下颠簸,行驶过程中轴承突然断裂;有的难以承受满载的重量负荷,行驶距离一长,车厢因金属疲劳整体开裂……第一阶段挂车试验下来,所有厂家的7个车型几乎“全军覆没”。
“虽有不甘,但确实超出了我们厂的能力范围。”某汽车企业带着遗憾离开。一名王姓技术员说,没想到部队的实战环境如此恶劣,而且要求必须满载荷、高强度。
国内挂车大部分属于“公路型”,上“战场”确实勉为其难。这家企业带来的4辆挂车有3辆车身断裂,1辆车轴报废。在场技术人员坦言:“军队的战场标准短期内我们难以达到,虽然退出,但让我们看到了自身差距。”
有知难而退的,也有坚持留下的。几家实力雄厚的厂家搜集了各类数据后,有的返厂重新设计车型,有的留在部队边试验边改进。
3个月后,第二轮“考试”再次开始。这次参加的厂家只剩下6家,各家都亮出了“升级版”新挂车。经过新一轮疲劳性测试,各车型虽然依旧暴露不少问题,但车身严重损毁的事故再也没有发生,几家厂家拿到下轮试验的“入场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