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这群兵咋回事?只看飞机不看坦克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责任编辑:张硕
2017-02-28 02:06

脚步丈量远方

每当有直升机从头顶飞过,张森森都要驻足观望,目送它们飞向远方。张森森也有一颗飞翔的心,但不同的是,战鹰在天上,而他在地上,用脚步丈量远方。

这不一吃过午饭,张森森背上工具箱,又出发了。从油库到机场,15公里的输油管线,就是战鹰的“大动脉”。每天往返巡视一遍,保证其安全畅通,是司泵兵的使命。

“山有多高,水有多长,我们用脚步去丈量……”每次巡线,他都会一路哼唱《在军旗下》。他觉得这句歌词仿佛就是写给巡线兵的。来司泵班近10年,不管刮风下雨,每天都要来回走这么一遭,看看管线是否完好,查查标示是否被移动。10年里,张森森从下士“走”到了四级军士长。他行程近10万公里,足以绕地球赤道两圈多。

巡线不是走马观花。管线埋在地下1米多深,沿途经过10多个村庄,一头连着油库,一头连着机场。不能破损,否则影响整条管线的油品质量;不能滴漏,会污染渗漏区域周边的环境,给人畜造成危害;更不能停供断供,因为战鹰全时备战、随时起飞。

雨后的道路泥泞不堪,走上去深一脚浅一脚。即便这样,该走的路一步也不能少。“不好!漏油了!”经过一片玉米地,刺鼻的气味扑面而来。张森森定睛一看,地表的水洼渗着一层油花。凭借多年的经验,他迅速划定漏油的概略位置,抡起锄头就开挖。

“要尽快把漏油点找到,想办法堵上,不能让战鹰趴窝。”可欲速不达,玉米地本来就土质松软,加上又下过雨,还没等挖到管线位置,两旁的泥土又塌进去了。他只好挖得更宽一些,让坡度更缓一些。

等战友们赶来时,他已经挖到了管线,好几处正汩汩地往外冒油。

“别急着下来,我先试试能不能堵住!”他直起身子,半个脑袋露出地面,半截腿泡在泥浆中,接过了战友手中的锥形橡皮塞,拿起圆筒夹板,俯身就往管线下面探。

一处、两处、三处……好不容易把漏油点堵上,还没来得及用夹板固定,橡皮塞又被冲开了。“噗通、噗通……”两个战友卷起裤管跳进泥坑,想给班长搭把手。还没来得及挪腿,一股刺痛感直冲脑门。航油具有腐蚀性,皮肤接触后会有灼烧感。此时,张森森已在满是油渍的泥浆中浸泡了1个多小时。

一个用橡皮塞堵漏,一个用夹板卡住油管,一个乘势拧紧螺丝,三人齐心协力,将漏油点一个一个堵上并加固好。

来不及喘口气,张森森又开始着手油料回收。过滤、汲油、输送……张森森奋力转动着手摇泵,地表的油一点点地流向储油桶,不一会儿,灌满了两大桶。

这一招是他自己摸索出来的。当年到司泵班没多久,繁重而枯燥的巡线任务就让张森森打起了退堂鼓。当时老班长王勇的一句话点醒了他:“光荣在于平淡,艰巨在于漫长,成功的路都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是啊,岗位虽然枯燥,可事关飞机升空。自己的每一天、每一步不都是在为战鹰铺就飞天路么?想到这里,张森森的心里豁然开朗。他从此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不仅主动要求巡线,还向班长拜师学艺。半年不到,他蒙着眼光凭嗅觉就能分辨出48种航空附油,对油料输转流程、储存技术要求都是“一口清”。他总结的雨雪天查漏法、快速堵漏法等被上级推广。

“走,找老乡商量商量,看看受损的玉米怎么补偿!”来不及清洗身上的泥污,张森森带着战友向不远处的村落走去。

心声

舍得打磨自己

■张森森

岗位连战位,人人有担当。15公里的巡线路就是我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能把简单重复做到极致,也同样会得到出色和精彩,司泵战位上也有我的诗和远方。

(稿件采写:陈豪、何兵、孙邦昱;摄影:史帅磊)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