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不怕”精神融入岗位,立起先进“标杆”
以能打仗为标尺,用打胜仗来丈量。集团军官兵把追求更快、更高、更强,作为践行“两不怕”精神的具体行动,矢志“训练成绩优秀算起步,多备胜战本领才算硬”,立足岗位争当“现代化王杰”上留下了一个个出彩“镜头”——
被誉为某新型反坦克导弹“金牌教练”、连创全军多项纪录的集团军某旅三级军士长李小龙把荣誉“归零”,今年初主动当起“小学生”,先后掌握了旅里近10种主战装备的操作技能,成为“全能士官”;教导大队训练处长靖雪松没有满足岗位够用、军区优秀的标准,向全军优秀参谋比武高地发起冲击,勇夺金牌……
“每个官兵心里都有一颗建功立业的梦想种子,而这颗种子的生根、发芽、成长,离不开精神的滋养。”王杰生前所在旅政委张振东感慨地说,用“两不怕”精神立起岗位标杆,在部队上下已内化为官兵精神追求,外化为官兵争做“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的具体实践。
“两不怕”精神传人辈出,擦亮英雄“名片”
2013年7月14日,王杰牺牲的同一个日子,这个集团军“朱德警卫团”破障三连原指导员罗昊带领官兵进行海上重难点试验攻关时,遭遇突发险情,在冲锋舟即将侧翻的一刹那,他奋不顾身把战友推开,壮烈牺牲。
团政委毛岳庭说,罗昊的“一推”和王杰的“一扑”一样,诠释了中国军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价值取向,堪称新一代革命军人的楷模。
时代呼唤“两不怕”,英雄浩气“颜值高”。来自地方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的干部群众、在校师生纷纷到这里学习“两不怕”精神。负责“王杰烈士事迹陈列馆”管理、“弘扬‘两不怕’精神模范连”四级军士长张高介绍,仅近两年来,就先后有4.3万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员专程前来参观学习,留下的感言就达厚厚5本。
这个集团军官兵争相在强军征程中立起好样子,近3年来部队先后完成实兵对抗、大漠演兵等20余项重大任务,涌现出“新时期模范指导员”罗昊、“胜战尖刀”徐龙祥等一批胜战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