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军区某旅落实官兵休假探亲规定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代烽 杜康 李建文责任编辑:吕欣彤
2015-09-13 01:15

立起硬杠杠,休假不再“羞答答”

——南京军区某旅落实官兵休假探亲规定的调查

■本报记者 代 烽 杜 康 李建文

“我的假批下来了,今天就可以回家了。”近日,南京军区某旅修理一连下士聂浩宁拿到休假通知,高兴地拨通了父亲的电话。

6月下旬,小聂接到家里电话,希望他8月份能回家陪父亲过50岁生日。令小聂为难的是,根据旅里规定,当兵第4年的他没有正常假,陪父亲过生日又不在事假范围内。

正当小聂为难时,《关于进一步规范基层工作指导和管理秩序若干规定》颁布。《规定》明确指出:“无特殊情况,军官、士官年度休假探亲落实率应当达到90%以上。未婚下士与父母不在一地生活的,任期内每年享受一次探望父母假,每次假期20日。”

该旅第一时间学习贯彻《规定》相关内容,聂浩宁成了新规定的第一批受益者。

谈起休假探亲,很多官兵表示:以往休假难,难就难在休假是个“软指标”。该旅政委陈志洪说:“休假探亲有利于官兵身心健康和战斗力建设,这项制度落实不到位,虽不会带来直接影响,却会给很多工作埋下隐患。”

2012年底,某坦克连炮长专业组组长小周新婚不久的妻子脚踝扭伤,希望他能回老家照顾。然而因为连队大项活动多,小周迟迟无法休假,导致他与妻子闹起了矛盾。那段时间,小周心神不宁,差点出了训练事故。

调研中,类似问题并不少见。那么,原本令大家开心愉悦的休假探亲制度,为何落实起来那么难?且听听官兵怎么说。

“去年,我们营外训时间长达8个月,如果按照外训就停止休假探亲的惯例,官兵休假探亲落实率连40%都难以达到。”装步营副营长杨震宇谈到,现在外训时间增加,若不科学调配,很难达到90%的落实率。

“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带兵人思想观念存在误区。”该旅政治部主任余超群认为,有的单位平时把“不休假”当成官兵牺牲奉献、思想觉悟高、舍小家顾大家的代名词,经常对此提出表扬,导致有的官兵为了追求上进,不好意思提休假。

汽车营营长郭才申说,汽车营士官比例高达72%,一半以上士官已婚,假期平均40天左右。即使按最高比例10%来安排休假,一年下来也难以保证所有官兵休完。 

此外,担负战备值班任务单位要求在位率高,个别单位人才短缺等,也是造成休假探亲难的原因。

“这几年,我们一直在着手研究破解这个难题。”陈志洪告诉记者,《规定》颁布后,他们又及时对官兵休假有关规定进行了补充完善。

制订年度休假计划。年初就要求机关和基层营连科学筹划官兵休假探亲计划,非特殊情况不得随意推迟计划,对因重大任务、外出学习等因素不能如期休假的官兵,及时安排补休。

科学统筹调配。针对士官比例大、已婚士官多的情况,实行分段休假;春节、国庆等假期适当增加休假比例;将相同岗位人员预编到值班任务分队,任务分队官兵休假探亲时,预编人员能及时补上空缺。

动态监督问责。明确规定,如无特殊情况,营连不许召回正在休假探亲的官兵,机关结合月工作讲评对各单位落实休假探亲情况进行通报讲评,对落实不好的单位,取消其年底评先资格。

对于未婚下士探望父母假这一新规定,该旅已开始落实。旅政工网建立的休假探亲情况动态图中显示,至8月中旬,4年军龄的士官休假率已超过20%。为让官兵休好假,该旅还精准掌握官兵实际需要,优先安排家在农村的官兵在春耕秋收等农忙时节休假;安排家属任教、小孩上学的官兵在寒暑假时间休假;安排大龄青年官兵在节日期间休假,以方便他们恋爱相亲……

实践中,该旅党委引导各级统一思想,算清休假这笔“账”:科学处理好工作与休假的矛盾,使官兵能在休假中处理家庭事务、调理个人身心,不但不影响单位建设,还会有助于战斗力提升。

(《解放军报》2015年09月13日 02版)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