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军区某舟桥旅破解新装备训练难题的一段经历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方洪刚 苏俊杰 王晓永责任编辑:康哲
2015-06-25 03:14

换装,更须“换脑”

——广州军区某舟桥旅破解新装备训练难题的一段经历

■方洪刚 苏俊杰 本报特约通讯员 王晓永

中流击水,浪遏飞舟。5月下旬,长江中游,广州军区某舟桥旅运用新配发的重型舟桥装备与老式装备,联合组织浮桥架设演练。只见各营作战模块相互协同,20多分钟后,一座数公里长的重型机械化浮桥出现在江面上,装甲车队疾驰而过,如履平地。

该旅旅长曾丛华介绍,今年以来,旅队结合装备实际积极探索新老装备融合训练路子,达到了优势互补、无缝对接的效果,部队实战能力明显提升。

查找短板,新装备缘何“败走麦城”

4月上旬,鄂中某水上训练场,该旅一场信息化条件下的新老装备对抗演练揭幕。“我们赢定了!”担任新装备指挥员的二营营长郑涛信心满怀。他们有自信的资本:装备全旅最先进、信息化程度高,官兵技术过硬,多次出色完成各种大项任务。

战斗打响,二营凭借新装备先进的信息化指挥手段,门桥架设进展神速。而运用老装备的一营异常顽强、寸步不让……对抗激烈进行,由于新装备的优势所在,胜利的天平逐步向二营倾斜。

就在郑营长以为胜券在握之时,突然接到“新装备遭敌电磁干扰通信中断”的导调命令。因平时荒于简易通信训练,二营官兵乱了手脚,门桥架设进程受阻。而一营凭借旗语、哨声等多种指挥手段有序进行,最终反败为胜。

无独有偶。去年一次实战化演习中,该旅官兵使用新装备进行紧急架桥,关键时刻,新装备遭“敌”定点轰炸打击,虽然损伤并不严重,却导致整节门桥无法运转,演练被判失败。事后复盘,原来箱体式结构的新型装备信息化程度较高,即使只有一点受损整个装备都会受到影响。

类似的问题还有多少?该旅机关进一步调查得知:在承载重量和漕渡时的渡送能力、大江大河中作业的连接能力和稳定性等方面新装备还需要进一步强化训练,才能达到实战要求。

更新观念,新装备并非“无敌剑”

与老装备对抗失利,难道是新装备不如老装备吗?对此,该旅领导并没有轻易下结论,而是引导官兵深入反思,查找原因。

郑营长在检讨反思中认为:新型重型舟桥采用液压装置,只需按按钮、拉拉杆,一节节门桥就伸展开来,既减少了人力,更降低了体力。便捷的操作导致官兵忽略了以往管用的传统课目训练。比如,信息化程度高了,却容易遭到电磁干扰破坏。机动性能强了个头大了,隐蔽伪装难度自然加大,容易被敌人侦察发现。

“新装备和老装备各有所长,必须辩证看待优缺点。”三营营长胡国勇认为,现代战争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如果局部出现一点问题就会影响整个战局。新装备集智能化、信息化、指挥自动化于一体,强点也恰是弱点。使用过程中,既不能盲目自信也不能消极迷茫。

该旅党委“一班人”在分析训练形势后认为:近年来,部队陆续列装新装备,这些新装备信息化程度高、机动性能好、作业效率高。但“鸟枪换炮”之后,手中的“剑”好了,“剑法”却跟不上。

理越辩越明。“在向信息化推进的过程中,要清醒地认识到新装备也有软肋和不足,要新老装备结合,扎实打牢训练基础,科学施训,敢于创新,优势互补,才能把新老装备性能发挥到极致,牢牢掌握战场的主动权。”该旅领导说。

探索方法,针对“软肋”壮骨强筋

症结找得准,方子开得实。为此,该旅针对新装备训练打出一系列“组合拳”。

创新战法训法,提升训练质效。他们根据新装备的性能特点和岗位战位要求,定期组织研讨讲评,查找问题,拓展新装备训练的广度和深度。借鉴老式舟桥装备训练的模式,把旗语、哨子等指挥手段融入到新装备训练中,确保任何情况下指挥通畅。同时,他们加强新装备雷达、通信等设备的反干扰能力,提升新装备系统自身的生存能力。

演练保护措施,提高生存能力。针对敌机侦察、临空轰炸等问题,该旅重点研究伪装防护、隐真示假、火力掩护、快速抢修等招法措施,通过增加伪装方式及开设假门桥渡场让敌机无迹可寻。他们还制订详细预案,请上级配属防空部队,适时进行火力支援,在敌机到来之前先发制人将其击毁。

加强协调融合,提高作战效能。为进一步提升新老装备融合的最大效能,他们积极引导新到岗官兵,重拾“指挥口令化、作业程序化、质量标准化”的老装备操作传统,进一步提升新装备训练质量。

“换脑”伴着“换装”一路前行,让新装备如虎添翼。6月上旬,该旅训练场硝烟再起,从营区操场到湖泊江心,新老装备同场训练,同步展开,新老装备在各项比武竞赛中比翼齐飞,实现了战斗力、保障力新的跃升。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