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中国陆军>>后勤战线>>正文

某远程医学信息研究所科研攻关聚焦战场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孙燕 高洁 邵敏责任编辑:刘航2015-01-27 03:19
第85医院全军远程医学信息技术研究所聚焦战场搞科研
都市何以腾蛟龙
■孙 燕 本报特约记者 高 洁 邵 敏

研究所人员在飞机上测试远程医学系统。冯 敬

这是一支屡创佳绩的科研团队。五六条汉子,十年光阴,获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5项国防发明专利,成果个个直面战场、守护官兵生命。第85医院全军远程医学信息技术研究所聚焦战场需求搞科研,留下了强军兴军的坚实足迹。

科研攻关聚焦战场

2012年5月,大都市上海,全军远程医学信息技术研究所的一间办公室。研究所所长连平紧盯着电脑屏幕,关注着数据变化。

屏幕上,一支按战斗队形行进的装甲车队出现在视野里,一个人影紧跟在装甲车后采集数据。他,就是研究所工程师戴艳春。

装甲武器受损后,伤员搜救是个难题。司乘人员通过单兵搜救系统发出的呼救信号,经装甲层阻隔成倍衰减,常常导致无法接收。这一次,戴艳春跟在装甲车屁股后面颠簸了十几天,对研制的呼救信号放大器进行检测。

该研究所紧跟战场需求选题立项,在滴水成冰的北疆边陲,在烈日炙烤的东南海域,在噪声轰鸣的直升机内,都留下了科研人员攻关试验的身影。

2006年7月,所长连平带领成员参加实兵演习时发现,纸质伤票标示信息简单、速度慢,易受天气、环境影响,严重制约战场救治效率。随后,研究所潜心研发电子伤票系统,改变了战场伤员信息采集、存储和传递模式。2012年,他们又研制出野战单兵搜救系统。近年来,该所先后有3项成果获得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提升了战场救护水平。

背倚群山动力无穷

2013年7月,某海域,一场基于实战背景的综合保障演习正在展开。该研究所研制的陆军部队后勤装备信息化综合集成系统,在演习中颇为抢眼。

“2号高地附近,装备损坏率达30%,弹药消耗近80%,请求抢修补给!”红方右翼遭“敌”突袭后,连指挥车第一时间上报战况。

只见营作战参谋陆平携带的搜救信息终端内嵌装备工况、故障、油量、弹耗等传感器,通过系统快速分析处理战场信息并得出战况统计后,立即将数据上报营指挥员。装备保障组随即疾驰现场展开作业,受损装备很快恢复战力。

这个系统是该研究所在远程医学研究外,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承担的一项课题,通过科研攻关,他们提升了远程医学创新能力。在系统研发攻坚阶段,差点因经费短缺而停滞。正当连平为此事“挠头”之际,第85医院党委研究决定先提供资金100万元,使科研得以顺利推进。

2007年的一次演习中,连平发现在某军队医院信息科工作的干部龚红伟对战时信息系统颇有研究,就向院党委举荐。医院党委积极协调,一纸调令把龚红伟调入研究所。背倚群山动力无穷,第85医院历任党委的坚强支持为科研攻关注入了强大动力。

三军合力催生成果

2011年6月,研究所的科研团队来到某野外训练场。

直升机轰鸣声中,队员戴艳春登上战鹰。为配合研究所进行单兵搜救系统的空中搜救性能检测,陆航某旅专门派出直升机,执行各种飞行动作。每隔200米采集一次数据,从300米到1500米,然后再依次下降,几番反复……大量的一线数据,助力野战搜救挺进长空。

翻看该所副主任龚红伟的年度工作日志:出差202天,行程4.2万公里,足迹从繁华都市到北疆边陲,从大漠戈壁到南国海岛……为检测单兵搜救系统的极限性能,研究所人员登舰艇、钻坦克、爬坑道,在各种恶劣环境中进行实地检验。

那一次一“漂”就是整整3天。在某海岛,海防团派出一艘登陆舰为指挥舰,遴选水性好的战士模拟落水“伤员”,并协调联系6艘民船载“伤员”出海。研究所人员带着装备,在波峰浪谷中动态检测漂浮在海面的“伤员”伤情传输情况。

那一回一“猫”就是大半个冬天。某训练场寒冷的旷野上,连平带着团队和数百名部队官兵,一遍又一遍测试着吸附式呼救信号采集转发器的功效……

“有了官兵无私的托举,再难的事也不难!”连平说,战斗力建设是一场“寂寞的长跑”,三军将士的鼎力支持加速了成果问世的步伐。

(《解放军报》2015年1月27日 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