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默默守护净空的驱鸟兵 托举“鲲鹏”高飞远航

驱鸟连战士徐帅在制作捕鸟器。 中国军网记者 张颖姝摄
2017年7月30日,杜宝林师长驾驶运-20从华北地区某机场腾空而起时,有个叫徐帅的小伙子目送“胖妞”飞向朱日和阅兵场,他参与了场站驱鸟的保障工作。
“那天和其他驱鸟员一起,我们凌晨5点就进入机场,手握驱鸟装备在机场不停地巡视,心里一直绷着一根弦。任务结束时,我才发觉握装备的右胳膊麻得都不会打弯了。”
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徐帅仍然难掩激动:“但当时根本感觉不到累。保障任务完成后,在电视里看到运-20从习主席面前飞过时真想告诉全世界,这是我参与保障的大飞机!”
徐帅,当兵8年,在驱鸟岗位上一干就是7年。
“在空军场站驱鸟连工作,亲友们听不懂,我就跟他们说我的工作是保障飞机起降时的空中安全,然后再仔细跟他们科普为什么要驱鸟。我知道我这个工作的重要性!”谈起自己的驱鸟工作,徐帅的声音很是响亮。
这7年,徐帅所在连队的驱鸟保障优秀场次率高达100%。在外人看来,这好像没什么了不起,实际上,维持这100%的过程可谓是“险象环生”。
西南地区河流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植被繁密茂盛,是鸟类栖居的天堂。然而,对于飞机来说,这里却变成了“地狱”。
国际民航组织将鸟击灾害定义为“A类航空灾难”。别看鸟的“血肉之躯”轻盈小巧,在与钢铁之身的飞机相撞后,轻者飞机不能正常飞行,往往被迫紧急降落,重者机毁人亡,酿成重大事故。“胖妞”也不例外,即使它看上去“身宽体胖”,也非常怕鸟。
“打从‘蓝胖子’来后,我每天守望着天空的时间更长了。每次起飞之前,我都会提前到机场,睁大眼睛!”
“蓝胖子”是徐帅给运-20起的小名,他觉得这么叫特别亲切。
“跟运-8、运-9不一样,它是涡扇发动机,飞鸟对于这种发动机的危害更大,一旦被吸附进去,很难清理,对发动机损坏非常严重。”聊起他的“蓝胖子”,这个腼腆的小伙变得滔滔不绝,被日均10小时日照晒得黝黑的脸上,一对浅浅的酒窝忽闪忽闪。
徐帅跟记者聊天时,手里一刻也没闲着。他正在制作一个捕鸟器,所用的材料是一个丫字型木棍和橡皮筋。“鸟碰到这根绳儿,腿就会被这样绑住,但不会受伤”,他兴奋地演示着这个“DIY”捕鸟器的工作原理。
环顾这个驱鸟连,记者发现如果不是坐落在机场旁,走进去肯定会误以为进了农家小院——四四方方的平房院落,白墙红瓦和绿油油的草坪,小院在一抹斜阳下更显宁静和谐。
“我遇到过最危险的一次就是在这个机场,是在保障一场演习时,一架歼击机着陆,离地面还有40米左右时,一只飞鸟突然从附近的水稻田飞起,径直向战机飞去,我当即发了一枚钛雷弹,飞鸟听到声响迅速飞走,所有人才松了口气。如果再晚几秒,飞鸟被卷进发动机,后果不堪设想。”

驱鸟连的现代化驱鸟装备。中国军网记者 张颖姝摄
说话间,记者注意到一只大鸟在距离地面100米左右的上空盘旋。
“那是一只鵟,是鹰的一种。”徐帅抬头看了一眼,告诉我们。驱鸟工作做久了,徐帅俨然变成了一名鸟类专家,机场周边的鸟类他更是如数家珍。
其实,徐帅和他的战友们虽然干着驱鸟工作,但他们还是尽可能保护鸟类。每次捕捉到珍稀鸟类,他们都会悉心照料,并移交至相关部门。前不久,他们刚将一只捕捉到的猴面鹰移交给当地林业部门。
驱鸟,更爱鸟,徐帅和驱鸟连的战友们用执著和热爱,倾心守护着头顶上这只他们无比珍贵的“鲲鹏”——运-20。为了“鲲鹏”展翅高飞,驱鸟兵愿将青春交付给日复一日的观察与巡视,虽然单调,却意义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