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营区内开展军事训练,是最常见的训练模式。然而,受营区条件所限,一些实战化课目却很难开展。怎样让在营训练充满“战味”?中部战区空军导弹某团在全年无重大动态任务的情况下,探索在营训练接轨基地化组训模式,打响了实战化训练的“突围”——
4个月拉动19营次
——中部战区空军导弹某团探索实践实战化训练纪实之一
■张雷 时晓磊 田凡新
紧急拉动。韩勇亮 摄
连续机动设伏、全程随机导调、多次空地对抗……金秋时节,随着中部战区空军导弹某团所属某营多次机动后归建,该团在营“基地化”训练落下帷幕。团长刘志平介绍,虽然部队今年没有基地深化训练任务,但他们参照基地深化训练组训模式和方法,4个月拉动19营次,夯实部队实战能力。
初秋深夜,京畿重地,一场夜间应急机动作战演习打响。
随着某导弹营营长刘瑞一声令下,数十辆战车按照“小群多路”战法分头出击,数十分钟后,雷达、导弹率先占领阵地当即投入战斗,辅助装备按各自行军路线刚刚分散隐蔽至主战装备周边密林,1批2架“敌机”已然超低空袭来逼近我防空射界。随着刘瑞“发射”令下,数枚“导弹”直奔“敌机”……
“摈弃大梯队、大场面,完全以实战化思维考量部队的一举一动,是在营“基地化”训练的探索重点之一。”刘志平向记者介绍说,着眼实战化创新开展在营“基地化”训练,半年来该团经历了一场艰辛的探索。
此言非虚。组建以来,该团年均执行重大任务十多个营次,部队频频入大漠、赴渤海,一次次在专业化训练基地砥砺防空铁拳。然而,今年全团无一动态任务,一贯秉持有效“靠任务驱动”抓战斗力提升的思路被打破。部队练兵打仗往哪里走,战斗力提升怎样突围?
“不能到专业化基地练兵打仗,我们就参照基地训练模式自己练。”年初党委全会上,团政委于飞一席话引起了与会人员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