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营大拜年》带你进入空军“神秘地带”

来源:中国空军网作者:洪国荃责任编辑:陈婕
2016-02-17 09:55

幕后延伸:导演手记

“这里有我的最爱”

一次创作经历总会伴随着很多感动和故事——初识这个大漠中的“基地”,是在8年前那个胡杨最具魅力的时节。远远从空中俯瞰,茫茫沙海中点缀着点点的黄色、绿色,“宽阔、神秘”,是我对这里的第一印象。当时虽然在“基地”的时间很短,但他们的热情、坚守与奉献,却深深感动了我,一定要再来,要让全国人民知道巴丹吉林沙漠里这群守卫祖国蓝天的人!

2015年《军营大拜年》启动的时候,我向领导申报了这个选题,但由于部队有特殊任务,我们的节目也有其他安排,失之交臂!

2016年《军营大拜年》开始后,在各方努力下,节目组终于可以成行,出发前采的那天,我在北京最重的雾霾天中驾车前往机场,几个小时后,再次从空中俯瞰这个思念了8年的地方。虽然点缀的黄色、绿色都深藏在了冬的寒意里,但一下飞机,清新的空气沁人心脾,这也就是后来在主场演出中,主持人卫晨霞、卓林、刘和刚、陈小涛、尹梦纷纷夸赞这里“美、大、爽”的原因,而“基地人”的热情更是点燃着我们的创作热情。

我们的行程从座谈、采访开始,见到的第一位基地“名人”是李鸿。据基地的同志介绍,她是立于军事科技前沿的领军人物,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第15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军十大学习成才标兵。1984年,李鸿以高出清华大学录取线30分的成绩,选择了有导弹制导专业的西北工业大学。大学毕业后,她放弃了大城市舒适的生活,孤身一人找到当时的兰州军区,要求入伍,到科技最前沿,最终如愿以偿,从此扎根大漠三十余载,带领科技团队,取得了累累硕果。

见到她之前,我想她一定是风风火火,侃侃而谈,对自己的成就如数家珍。然而见到她之后,风风火火、干练的作风是真的,但“如数家珍”却没有,她甚至不愿意谈自己的成就,不愿意我们把焦点对准她。我们只好从她当时大学毕业后到兰州军区“找工作”开始,谈到她的家庭与孩子,再谈到她这些年的坚守。单单拿出她的几句话,我们感受到的是普通,但要是把她所有的话放在一起,我们感受到的是谦虚与伟大!这个以知识报国、科技强军作为自己人生追求的人是如此可敬!她自己不说,但我们知道:她先后参与完成了十多项国家重点航空武器装备的科研试验、设计定型和检验验证等重大任务,为我军航空武器装备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后来,我们把她请上了《军营大拜年》的舞台。

随着采访的深入,我们见到了许许多多可敬的人,他们中有年轻的博士与硕士们怀揣着“科技报国”的理想,扎根戈壁建功立业,还有英俊潇洒的飞行员们,翱翔云霄,亮霹雳长剑,筑蓝天长城。还有很多士官,更是成为各自岗位的“行家里手”。只是,这里既然没有任何社会依托,随军而来的孩子们的教育问题如何解决呢?部队的同志们帮我们安排了到基地学校、幼儿园参观的行程,那儿的孩子们活泼可爱懂礼貌,他们是天使!忍不住,我抱着他们合影。临走了,他们挥动着小手说:叔叔再见,叔叔再来。那一刻,我的心都化了。

在随后的座谈里,我们得知,这里的教员,除了几位来援助教学的江苏教师,其他的都是军嫂。最有意思的是,有的年轻教师来到这里教学,用不了两年,最后也都成了军嫂。说起“献了青春献子孙的”的老话题,来自四川的军嫂、幼儿园园长邬远菊说,“献青春可以,献子孙不行,我们要照顾好孩子们。”

我们所到的每一个单位、参加的每一场座谈、看到的每一张热情的笑脸、握住的每一双真挚的手,都使我们内心沸腾,这里或许缺少繁华,但却从不缺少理想,为何深深扎根于此?他们说:这里有我的最爱!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