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鲜血铸造空军盾牌
誉为“英雄的王海大队”
1952年1月14日,第三师完成了第一轮实战锻炼任务,奉命返回二线休整。从1951年10月21日至1952年1月14日,在86天的参战期间,全师总共出动飞机2138架次,进行大小战斗21次,共击落击伤美机64架,被美方击落击伤23架。其中第九团第一大队击落击伤美机15架,在全师8名个人战绩突出的人当中,他们占了3名:王海击落击伤美机5架,他的僚机焦景文击落击伤美机4架,飞行员刘德林击落美机3架。因此,第九团第一大队被誉为“英雄的王海大队”。
1月30日,空军首长将第三师86天作战情况报告了毛泽东主席和中央军委,2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看了这份报告后,亲笔写下了“向空军第三师致祝贺”的批语,使指战员们受到了鼓舞,更加勇敢地参加战斗,去夺取更大的胜利。
1952年2月,第一次实战锻炼刚刚结束,王海被提升为第三师第九团副团长。在二线休整期间,他同飞行员们一起认真总结和消化空战经验,根据实战需要加工补课,进行必要的战术技术训练,部队的整体战斗力又有了新的提高。
5月1日,第三师再度开赴前线,参加第二轮作战。与第三师同在一线执行作战任务的还有第十二、第十七、第十八师,第四、第六、第十五师配置于二线,支援一线作战。
这时面临的美军情况也发生了明显变化:美空军在历时10个月的空中“绞杀战”失败后,从1952年夏季开始采取“通过有选择地摧毁地面目标来达到从空中施加压力”的作战方针,将空中突击的重点从铁路交通线转向重要工业设施或城镇。
6月19日,美国总统杜鲁门批准了侵朝美军制定的轰炸朝鲜北部水力发电系统的计划。23日,美空、海军出动多批多架次飞机,对鸭绿江上的拉古哨发电站和朝鲜北部的赴战、长津、虚川等地的水力发电系统进行了突击。
侵朝美空军在战术上也有变化,由过去的大机群出动,变为四至八机的小编队、多批次、大纵深、多层次配备,扩大战区空中兵力覆盖面积,并采取所谓“鱼饵”战术和“空中猎手”战术,压制封锁我作战机场,偷袭我起飞着陆的飞机,作为争夺制空权的重要手段,以掩护其战斗轰炸机行动。而且装备也有了很大改善,大量换装了性能较好的F—86和F—86E战斗机,其飞机性能已明显优于米格—15飞机。
针对美空军活动的情况,志愿军空军遵循“以保卫目标为主”的作战方针,为保卫拉古哨发电站、鸭绿江桥及平壤、元山以北交通线目标,与美空军展开英勇战斗。
一开始,由于部分人员对美空军的变化情况认识不足,对自己估计过高,没有适时采取有效对策,曾一度出现被动失利的局面。5月13日上午,空联司指挥所命令第三师第九团起飞8架飞机,带领第十二师第三十四团作战,由于搜索警戒不严,在飞往战区途中,于顺安上空突然与美空军F—86战斗机相遇,在未投掉副油箱的情况下遭到偷袭,被击落2架、击伤1架。5月15日上午,空战后返航着陆时,被击落3架,牺牲飞行员2名,重伤1名。
沉痛的教训引起部队上下高度重视,从师、团领导到每个飞行员都从敌情观念、战术思想、指挥协同、空中动作等方面做了认真检查,吸取了麻痹大意,警戒不严,战术不灵活,没有做到敌变我变的教训,针对美机的活动规律和战术特点,研究了对策。
7至10月份是战区的多云多雨季节,适合于志愿军空军起飞作战或勉强起飞作战的天数仅占1/2。志愿军空军首长为了加强锻炼部队,更有效地掩护朝鲜北部交通和鸭绿江沿线重要目标,决心在气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一线部队主动前出清川江上空迎击敌大机群中的F—86飞机,以阻止其掩护战斗轰炸机接近清川江。
9、10月间第七、第九两团又轮流回到二线,改装了性能更为先进的米格—15比斯歼击机,使飞机的战斗性能有了提高。与此同时,还发动大家采取“我写我”的方法,自上而下总结空战经验。王海除了认真总结自身的作战经验外,并和大家一起着重研究了如何加强空中指挥、如何打F—86、如何保持4机作战、如何破“鱼饵”战术等问题,从而为夺取新的胜利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