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年代的人民军队,不是你在影视剧里看见的那个样

来源:观察者网作者:林克济责任编辑:胡雪珂
2017-11-13 16:43

影视剧里,八路军新四军一律不佩戴领章和胸章,其实这一点很多国民党部队也是这样穿着的。除了补给不到位以外,战场上不佩戴军衔,对于高级军官来说也是一种自我保护。例如薛岳所属部队在战时就是如此。如果不看臂章和胸标,是很难将八路军新四军与其他部队区分开来的。

图19,薛岳与外国军官合影

国民党将领薛岳与外国军官合影,他并没有佩戴军衔,如此装束,与我们熟知的八路军新四军形象无异。

随着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国民党屡屡发起反共高潮,对共产党根据地实施包围封锁,八路军、新四军的军服供给更加困难,国民政府原本就少得可怜的被装补给彻底消失,只能依靠缴获和自制了。

八路军、新四军的被装保障,主要是根据量入为出的原则,制定被装标准,通过多种渠道筹措材料或经费,积极组织被装生产供应。标准上看,每人每年只发单衣两套,棉衣一套,在最艰苦的1940-1941年间,有的部队一年只发一套单衣[8]。在这种困难条件下,边区政府和部队分工合作,统筹供应,被服生产采取工厂、群众、部队三结合的办法,自行生产被装解决了广大官兵穿的基本需要。

1939年以后,全军共有79个被服厂,东北抗日联军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一度都建立过9个被服厂[9]。各抗日根据地群众也为部队缝制军服,妇救会等组织积极动员妇女们为子弟兵缝棉衣、做军鞋,传为一时佳话。而在大生产运动中,官兵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粉碎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抗日战争时期,除了少量的国府补给、自我生产和自我缝制外,军服的另一主要来源是缴获。由于日军军服做工精良,保暖较好,穿日军军服,不仅是战绩的直接体现,而且也可以满足部队保暖、耐磨等直接需求。穿无军衔配饰的日军军服,戴国民革命军直筒帽,佩戴八路军、新四军臂章,成为许多部队的典型形象[10]。缴获大量日军军服,也为敌后开展化装作战提供了物质保障。

平型关大捷,缴获的军大衣就足够115师一人一件,不过也因此导致了误伤事件——林彪就因为穿着平型关大捷缴获的日军大衣,而被阎锡山部哨兵误伤。到了抗战胜利前夕,随着敌我实力的此消彼长,人民军队缴获了越来越多日军军服、钢盔、装具,甚至部分精锐主力部队实现了清一色日械和日式服装。

图20,彭雪枫

彭雪枫将军身着的这身服装,除了帽子是国民革命军的,衣服则是缴获的日军九八式军服。胸章通过“缝一半”的方式佩戴。

图21,头戴日本90式钢盔、使用日械武器的八路军部队。

从衣衫褴褛破烂到全套日式装备,体现了人民军队自力更生、奋勇杀敌、缴获丰厚的历史史实,也暴露了国民党刻意刁难、封锁围堵的小肚鸡肠。正如《游击队歌》里所唱:“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敌人送上前。”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