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穿“铁桶”:促使红军提前长征的绝密情报

来源:北京日报作者:董少东责任编辑:杜汶纹
2017-09-25 15:39

 

上世纪50年代在辽宁工作时的项与年。

1936年,莫雄弃守毕节,配合红军长征。图为国民党军上司议处莫雄的电报。

提前长征

红军长征的设想和准备,其实并不是得到这份情报才产生的。

蒋介石实施的第五次“围剿”,从1933年9月就开始了。国民党军步步紧逼,红军屡战失利,苏区日益缩小。在得到“铁桶计划”的情报之前,红军遭受的巨大损失已经让中央意识到了危险。

早在1934年4月底广昌失守后,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就在考虑中央红军主力撤出中央苏区的问题。伍修权回忆:“一九三四年春,李德就曾同博古说,要准备作一次战略大转移。不过那时根本没有打算走那么远,也没有说是什么长征,只准备到湘鄂西去,同红二、六军团会合,在那里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大约在长征开始的半年前,就进行了各项准备工作。”

据李德所著的回忆录《中国纪事》记载,1934年5月,他受中共中央委托草拟的三个月的季度计划中,就包括了“主力部队准备突破封锁”这个观点。1934年5月,中共中央书记处开会决定将红军主力撤离中央苏区,进行战略转移,并将决定报共产国际批准。随后由博古、李德和周恩来组成“三人团”,负责筹备领导战略转移。但在当时,战略转移的决定并没有执行,红军仍在同国民党军鏖战。同年8月,战略转移的直接准备开始。

李德还透露了一个重要信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批准的8月计划,预定红军突围日期是10月底11月初,“因为根据我们获得的情报,蒋介石企图在这期间集中力量发动新的进攻,突围的日期选择在这时,必然会使敌人扑个空。”

但是,如果红军的突围时间真的按照原计划,在10月底11月初实施,那么蒋介石发动的最后总攻很可能就不是“扑个空”了。

莫雄和项与年提供的“铁桶计划”情报,在最关键的时间节点送到了中央手中。情报的决定性作用,是促使中央红军在国民党军的包围圈最终形成之前,提前突围转移。李克农之子李力在《怀念家父李克农》一书中这样描述:“看到这份情报,中央领导成员暗自吃惊,如果再拖延半月左右,敌军将合围成功,红军很难脱身。”

10月10日晚,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中央红军主力及机关直属队共约8万人,从长汀、古城向西转移,由此开始了中央红军历时两年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即便是尚未完全实现的“铁桶”合围,也让红军的突围付出了惨烈代价。

10月21日,中央红军从赣县王母渡至信丰县新田间突破国民党军第一道封锁线,沿粤赣边、湘粤边、湘桂边西行,至11月15日突破了国民党军第二、三道封锁线;12月1日红军浴血湘江,突破第四道封锁线。由于连续苦战,红军由8万余人锐减5万余人,剩余3万余人。

突破四道封锁线,红军跳出了“铁桶”,但是危险仍未离开,原定进入湘西与第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被蒋介石看破,一路围追堵截,试图让红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12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开会,接受了毛泽东的主张,决定向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地区前进,随后强渡乌江,使红军避免了覆亡的危险。

如果“铁桶计划”的情报没有及时送到,等到蒋介石完成全部部署,那么长征能不能开始、红军能不能突围,可能都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可是,蒋介石的“铁桶”再结实,也终究成了一只“漏桶”。在这只“铁桶”上凿出最大窟窿的莫雄,很明白自己此举是押上了身家性命。他在回忆录中感慨庆幸:“幸而他们(项与年等)干得都很漂亮,蒋介石在‘围剿’计划泄露后也没有向下追查,否则查到我身上,要我拿出那些文件来,我将必死无疑了。”

可能连蒋介石本人都没有意识到,他的“铁桶计划”功亏一篑是因为提前泄密,他也没有怀疑到莫雄头上。不过,红军长征开始将近半年后,1935年春的一天,蒋介石的一纸电令还是把莫雄惊出了一身冷汗。

那份电令让莫雄马上乘飞机前往贵阳,没有说出任何因由。莫雄心里没底,找刘哑佛商量对策。刘哑佛考虑少顷,给莫雄分析道:“若是我们的事情败露了,只要吩咐你到省城开会,在那里就能抓你,用不着叫你去贵阳。莫大哥尽管放心去。”

莫雄依言飞到贵阳。果然,蒋介石毫不知情,调莫雄到贵阳是给他派了个新差事——毕节行政督察专员兼“剿共”保安司令,相对而言,还算有所“提拔”,手下的人马升级为国民党中央军的一个师。

莫雄到毕节上任,把赣北第四区行政专署和保安司令部的大部分成员带了过去,其中包括刘哑佛、卢志英等中共地下党员。

在毕节,莫雄又遇到了长征途中的红军,他也一如既往地延续着与共产党的友谊。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