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戈考证战犯谷寿夫手迹 告慰30万遇难同胞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余戈责任编辑:杜汶纹
2016-12-13 16:09

石美瑜指挥军事法院检调人员与法医在中华门外挖掘受害者的骨骸。

勘查万人坑镜头。

也许是预感到了末日将至,行刑前不久,谷寿夫借来剪刀,剪下自己十个指头的指甲和三束头发,装在用白手帕做成的小袋子里,留给家人,并写下绝命诗:“樱花开时我丧命,痛留妻室哭夫君。愿献此身化淤泥,中国不再恨日本。”1947年4月26日上午9点半,谷寿夫最后一次受审。检察官交给他3封家书,给予纸笔,让其复信。谷寿夫回完信后,写下了给妻子的最后遗言:“身葬异域,魂返清乡。”这时,据当年《中央日报》记者容又铭回忆:“拘留所副所长递给谷犯香烟一支,他点头道谢,尽管故作从容,但面色死灰,双手颤抖,内心的空虚惊慌,已经暴露无遗。”

宪兵张涛(左)押解谷寿夫在刑车上。

宪兵押解谷寿夫进入刑场。

处决谷寿夫前一刻。

4月26日11时整,谷寿夫被宪兵押至雨花台刑场。当时中国记者拍摄了很多照片记载了谷寿夫被行刑的过程,其中一幅为谷寿夫被中国国防部警卫第一团两位宪兵押解在刑车上的情景。其中左边的一位宪兵名叫张涛,已经去世,生前生活在广东惠州。他于2005年9月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向《广州日报》记者追忆处决谷寿夫的情景时说:枪毙谷寿夫的消息一传开,南京老百姓一片欢腾,有九万多民众来到刑场,雨花台一带人山人海。65岁的谷寿夫身着军便装、戴礼帽,下车后两腿发软,已经无法站立,只得由张涛和另一名宪兵架着,情形极为狼狈。

很遗憾的是,张涛未提及与他一起押解谷寿夫、站在右侧的那位宪兵的名字。据一些历史爱好者研究,这位士兵极有可能是当时中国国防部特意选定的一位特殊人物。1937年8月,著名的美国战地记者罗伯特·卡帕采访中国抗战,在淞沪战线拍摄了一位头戴德式M35钢盔的中央军小战士的形象,后来登上了1938年5月16日出版的美国《生活》杂志封面,成为中国人民英勇抗战决不屈服的象征,在国际上产生巨大影响。而押解谷寿夫的这位士兵,无论是相貌气质,均与那位小战士极其相像,只是经历了9年抗战岁月历练更显成熟。笔者经过照片比对,也觉得非常惊讶;倘若真的如此,那真是一件极具象征意义的历史传奇!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