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性的救赎:从“九一八”到“我的战争”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郑文达责任编辑:菅琳
2016-09-18 18:01

血性的救赎:从“九一八”到“我的战争”

中国军网记者 郑文达

九月十八日,北京一雨成秋。

85年前“九一八事变”留下的惨痛历史记忆依旧清晰,天作泪,人悲戚。此前一天,北京市防空警报试鸣声萦绕耳畔,更是刺痛国人心头。

比缅怀更痛是所谓“公知”对民族血性的抹杀。

三天前,就在“天宫二号”揽星月、撼天阙的中秋之夜,一部讲述抗美援朝、反映民族血性的电影《我的战争》,在一些网民的口水中上映了,莫名地遭遇了许多“差评”。

历史是最好的现实。85年前,30万东北军在蒋介石一纸“不抵抗”的命令下默然离开故土,留下无尽的悔恨悲愤、国恸民伤。

“中日实力悬殊太大”“日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抵抗就会亡国”……当年那些甚嚣尘上、世故精明的叫嚷,与今日网络上喧嚣着的“抗美援朝和事实、价值完全违背”“冷战思维的影片必须下线”等“高论”何其相似。

一场浸润着民族血性的“立国之战”被肆意歪曲,一段镌刻着无数英灵的卫国历史被消解阉割。没有敬畏,何谈向往?

忘不了影片中“老爹”为保护女兵和“儿子”在最后时刻哼唱豫剧与敌同归于尽的那一瞬间;忘不了胜利的列车驶来,孟三夏却等不到自己爱人的最后一幕;忘不了孙北川在最后冲锋前面对全连仅存30多人发出“还有不有种?!”的那声高呼……

“有种”,这个词已经很久没有听到了!宝剑无锋,沦作饰品;男儿无种,一众乌合。当下中国,网络上充斥着对历史文化、先辈英雄的显摆质疑,抒发着对职场厚黑、美食养生的警句格言,沉沦着对快男超女、选秀相亲的温柔情水。但凡出点事,网上“不哭”“挺住”的声浪不绝于耳。不禁在想,当年大汉男人那股血性都去哪了?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