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说“未曾饶过岁月”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陈家齐责任编辑:菅琳
2015-11-04 02:51

著名画家木心在他的诗作中有一名句:“岁月不饶人,我亦未曾饶过岁月。”这句话如果用在不久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我国科学家屠呦呦身上,同样是再合适不过的。

屠呦呦1955年大学毕业后就开始从事中医药研究,至今已整整60年;自1971年投入到青蒿素的开发研究,至今也有44年。数十年漫长岁月,她只做青蒿素研究这一件事情,矢志不渝、毫不松懈,直至成功。其初创之时,条件异常艰苦,实验室连基本通风设施都没有,因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她的身体很快受到损害,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除了在实验室里做实验外,她还常常“一头汗两腿泥”地去野外采集样本。她成功地发现并研制出的青蒿素这一防治疟疾的药物,其价值正如诺贝尔奖委员会的颁奖词所说的,屠呦呦是第一个发现青蒿素对杀死疟疾寄生虫有显著疗效的科学家。青蒿素不管是在受感染的动物抑或受感染病人身上都有显著疗效。仅在非洲,每年超过10万人因此得救。

完全可以这样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事业取得成功的人,不是“未曾饶过岁月”的人,不是与时间赛跑的人,有的甚至是身处逆境依然只争朝夕、不屈奋斗的人,正如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所说:“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人生光阴很短,时势变幻无常,真正可以用来做事的时间和精力其实很少,要想做成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必须要有朝乾夕惕、时不我待、不饶岁月的精神和投入。

今天的中国,正处在由大向强的发展关键时期,正如习主席所指出的,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这是我们长期奋斗拼搏的结晶,也是我们信心所在、希望所在。然而,仅有信心和希望是不够的,必须持续地争分夺秒、不辞劳苦、勇攀高峰,要兢兢业业地干、毫不松懈地干,也就是习主席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6次集体学习时所强调的:“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就坚决干、加油干、一刻不停歇地干”。只有扎扎实实、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地干,才能化蓝图为现实,变精神为物质。

随着时代前进的脚步,我军建设正在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迈进,这其中无疑凝聚着广大官兵为之不懈奋斗的精神和心血。但是,我们距离应当履行使命任务的能力还有不小的差距,它依然需要我们以“不曾饶过岁月”的精神状态抓住时机,继续学习,不断提高能力素质,谋划军队建设,大胆改革创新,提高部队战斗力。特别是当前,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即将进入实施展开阶段,更需要积极的精神状态,需要努力进取精神,唯此才能推动我军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但是,也不难看到,有个别同志面对深化改革出现了心旌摇动、精神松弛,甚至抱着消极等待、得过且过的态度,这是很要不得的。且不说深化改革是我军现代化建设必由之路,使我军建设发展更加大有作为,个人施展才干的空间更大,即便是改到自己头上,职务有所调整、岗位有所变动,那也只会给我们注入更多提升能力素质的动力,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以积极的姿态对待深化改革。此时此刻我们不仅要把本职工作干好,还要以饱满的精神准备投身改革,做改革的支持者、参与者和实践者。

奥斯托洛夫斯基谈人生时说,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当回首往事,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屠呦呦用她几十年如一日的奋斗,践行了这句名言,为其人生赢得荣誉,也为华夏儿女赢得骄傲。作为一名军人,我们无疑也应有这样的进取意识和行动。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