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积极防御战略方针是筹划指导军事斗争的总方略。军队后勤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组成,作为实施军事斗争的基础支撑,必须牢固树立新形势下积极防御战略方针的统领地位,确保一切建设聚焦强军兴军大业,服务国家战略。
深刻理解新的内涵本质,准确把握后勤建设方向
坚持按新形势下积极防御战略方针统领后勤建设,必须明确历史方位,把握核心要义,按照这一总纲领总原则审视谋划工作,保证军队后勤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立足国家安全形势,准确把握军队后勤建设发展要求。解决好军队后勤“朝什么方向走”的问题,离不开对国家安全形势的辨识,离不开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贯彻。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外延更加丰富,时空领域更加宽广,内外因素更加复杂。国家安全形势的深刻变化,要求军队后勤建设必须积极适应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要求,建设一个与形势相匹配、具有强大综合保障能力的后勤体系。既能保障部队国土防御作战,又能保障部队维护国家战略通道安全;既能保障部队战时战场作战,又能保障部队非战争行动运用;既能保障部队应对传统安全威胁,又能保障应对新型安全威胁,全方位全时空地适应国家安全战略拓展需要。
立足现代战争形态,准确把握军事斗争后勤准备基点。以什么样的方式打仗,就以什么样的方式保障。新形势下积极防御战略方针,根据战争形态演变和国家安全实际,将军事斗争准备基点放在打赢信息化局部战争上。信息化局部战争,对后勤保障力量结构、保障体制、保障手段、保障方式的影响是根本的,要求一体化编组后勤保障力量,运用信息化和智能化手段实施保障;要求后勤保障有持久力更有爆发力,确保后勤资源全程可控高效释能。后勤建设要把应对信息化战争的新规律新情况作为重大历史课题,深入研究制胜机理,不断创新理念模式,优化重塑体系要素,切实使后勤准备适应现代战争形态,与军事斗争准备各方面协调同步。
立足军队使命任务,准确把握推进现代后勤建设目标。现阶段,我军后勤保障能力与履行军队使命任务还不相适应。以陆地为主要依托的传统保障体系,还不适应保障我军维护海空、海外利益以及太空、网络、核领域新型安全威胁需要;相对封闭循环和经验型管理理念模式,还不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发展和部队现代化建设需要;传统机械化保障体制机制方式手段占主体,还不适应现代战争形态和军队信息化发展需要。推进现代后勤建设是积极防御战略的题中之义,是军队使命任务与后勤建设发展方略的有机结合,是需要长期坚持实践的奋斗目标。要着眼国家发展和军队建设战略全局,从后勤改革、布局布势、模式手段、信息集成、法规标准等多方面入手,努力建设保障打赢现代化战争的后勤、服务部队现代化建设的后勤和向信息化转型的后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