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战斗力生成的“这一环”
记者首先是战士
在一期训练改革访谈节目播出后,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教员李习文留言:“将来有一天,人们会意识到,《小牛有约》‘把话筒摆在马扎上’的镜头,会成为电视访谈节目发展史上的标志性符号。看似平静沉默的官兵实际个个有故事,并且个个都能把故事讲得如此动听。让官兵张嘴,让故事飞,而且不是单飞,是成串成组的故事在编队飞,一个故事为另一个故事领飞……”
这则留言,折射出南京军区网络电视台的节目制作理念:既做节目,更把自己视作战斗力生成中的“一环”,竭力为能打仗、打胜仗鼓与呼。
该台推出“聚焦演兵场”专栏,在军区组织的自主对抗演习中,在部队跨区演习、信息化建设等重大活动中,记者全程报道,培养新闻骨干“钻战、懂战、善于发声”的能力。下面这些朗朗上口的节目标题,就是新闻人在一线收获的灵感:
——《水壶不装水,到底糊弄谁?》讲的是训练中个别人水壶里空空如也,被考核组发现后及时纠治,用身边小事劝诫官兵训练切莫弄虚作假;
——《不能考场得高分,战场丢性命》讲的是战士考核时为班长背枪,被考核人员当场制止,让大家明白了“现在这样帮助战友,以后上了战场就是害他”的道理;
此外,他们推出的《演习不为掌声,沉下心来研练》《别了,演习中的折子戏》《想一想,哪些事与战斗力标准不相符》等报道,在荧屏上刮起阵阵求实风。与此同时,在《这个营长蛮拼的》《训练场盛产“健美先生”》《曹双果:风一样的女子》等节目中,摄制人员把镜头对准训练场,报道的吸引力和冲击力不断增强。
心中有爱,镜头更有感召力
走心入脑才叫传播力
两年前,他们在一张小黑板上写下5个关键词:理想、创新、思想、情感、团队。这些词语,折射的是火一般的梦想。为了这个梦想,他们一路奔跑,不分年龄资历,只为做出好节目。
心怀大爱,才能播撒一路芬芳。2014年2月,南京军区网络电视台记者赴某部采访时,得知了兵妈妈黄丽惠的事迹:黄妈妈突发急性白血病,生命危在旦夕,为了不影响儿子工作,她主动搬进了敬老院。消息传回,大家震惊了。
兵妈妈黄丽惠的感人事迹很快播出,题为《谁来替我陪陪妈——第一集团军某导弹团士官廖智煌的心灵呼唤》的专题随后上线,一场关注帮助兵妈妈的爱心行动从线上走到线下。廖智煌所在的某防空旅、某集团军党委作出关心大义母子的决定,派出工作组赴厦门看望并送上慰问金。南京军区首长也派专人赴厦门慰问,并协调入院治疗事宜。
“互动已经过时,参与才是王道。”该台推出的多个专题策划中,都在显著位置给留言板一席之地。《小岛飞来爱情鸟》《指导员叶小江的幸福年》《军属之家真荣光》等系列报道一经推出,大龄士官婚恋、基层干部休假、春节慰问军属等问题就受到各级关注。
面对各级肯定,南京军区网络电视台采编团队的感悟是,真正与基层官兵心贴着心了,镜头语言才能鲜活起来,感情才能充沛起来,节目才能言之有物,行之久远。
(《解放军报》2015年1月30日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