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兵抵达哨所后开始整理物资。
几朵乌云带来了一阵淅淅沥沥的小雨,官兵迅速将堆积在院子里的物资转移到了木屋。雨停后,指导员分配了工作,一时间,官兵劈柴的劈柴、挑水的挑水、发电的发电、补窗的补窗,纷纷忙碌起来。
柴是捡来的枯木,煤炭运送不易,官兵生火做饭总是就地取材;水是从哨所后方的额尔齐斯河里挑来,纯净的雪水带有一股独有的清甜;闲置了一个冬天,那座利用风力和太阳能发电的设备储电不多,今晚仍然要靠蜡烛照明;还有用塑料纸封住的窗户,经过冬季的风吹雪虐,只剩下几片破碎的边角。

“今天时间比较紧,先保障第一餐和第一觉,明天还有更多的事做。”赖鹏说。因为储电量少,哨所除了一部电台就是手电筒,曾经带上来一部24寸的液晶电视,大部分时间被闲置在角落,在这样节省用电的情况下,很多时候使用电台还得靠手摇发电。
因为热水器、电冰箱等生活电器的缺少,官兵想了很多招儿。

官兵自建的“游泳池”。
在哨所右后方,紧邻额尔齐斯河的高处有一个5米长、3米宽、1米多深的水池,池上方用木棍撑起塑料布,这是官兵自建的“游泳池”,每周将冰凉的河水抽到池中,晾晒温热后使用,解决了洗澡的问题。

河边的天然冷藏室。
河边的几棵松树间,官兵用纱布围成一方小天地,里面拉上铁丝,将肉质品挂到其中,山里的温度放下三五天不成问题。“储肉间”的地上挖有三个50多公分的地洞,洞底垫有纱布,通往河里,一些不耐久放的食物可以放置在洞中,这是官兵借助冰凉的河水自制的“天然冷藏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