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杰日记是一厚本和两个小本
《“两不怕”王杰,险些被误会和埋没的英雄》(以下简称《朱》文)写道:“调查组又来到王杰生前所在连队,对他生前遗物进行复查,意外在王杰的枕头下、衣箱里、桌子的抽屉里,发现了23本日记”“23本日记看完后,刘德一的双眼红了”“刘德一在师党委会上捧出23本日记。常委们互相传阅……”“决定将23本日记迅速送济南军区装甲兵党委” “23本日记,足有10多万字”。
《朱》文反复5次精确地说王杰写了23本日记,说调查组在衣箱和桌子抽屉里发现的23本日记。上世纪六十年代,工兵一连战士根本没有衣箱,宿舍没有桌子,何来桌子抽屉?这是天方夜谭式的浮夸。历史的事实是:王杰日记不是调查组发现的,王杰日记没有23本。王杰日记是一厚本和两个小本。王杰牺牲当天,坦克二师直属工兵营政委周循(当时坦克师直属营编制配政委)在王杰遗物中发现一本王杰日记,刘主任来到后呈交师领导。8月上旬调查组工作结束,刘主任分配傅庆徐按照军区政治部“一字不动,一篇不删”的指示,校对文印室全文打印这本10万余字的日记。8月20日左右油印装订了200本,上报下发。
这本日记是32开本的大本子,棕红色布纹封面,左上角印有“前程万里”的文字和拼音。左下角是一艘在水波上行进轮船的图案。1962年底,工兵一连在安徽宿县夹沟部队农场劳动,王杰和韩义祥托出差宿县的连部通信员代买了每人1本。王杰就在1963年1月起记日记,直到1965年7月牺牲前,写了满满的一厚本10万余字。9月初,政治部分工傅庆徐筹办王杰事迹展览。到工兵一连征集遗物,连长、政指把珍存的烈士血衣领子送展。还有几个小本子,有军事笔记、有王杰抄录的毛主席著作索引等。
在一个小本子上有一篇入伍前写的日记:
“一九六一年七月十四日,人一生,以服从祖国的需要为最快乐。服兵役为第一志愿。升学和参加农业生产为第二志愿。”
还有一个小本子上写了入伍后参加诉苦会等10篇日记。
这两个小本还写了一些不是日记的其它内容。
后来,济装宣传王杰工作组成员杨维纲,负责把那本10万余字的日记,加上这两小本上的11篇日记合并整理成《一心为革命》(王杰日记全文)打印后,以济南军区装甲兵政治部名义上报下发。
《朱》文虚构调查组发现了23本王杰日记。准确真实是媒体的生命,把一厚本和两小本浮夸为23本日记。读者要问:王杰入伍4年,写了23本日记,他什么也不干,整天在写日记!浮夸会引起读者对王杰事迹真实性的怀疑。浮夸影响了新闻舆论的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