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饭后,我们向对空台所在的那座山走去,绕过了几条弯道,山脚下由场站修建的“漆郎”文化映入眼帘,即便在来之前对漆郎的故事已经有所熟知,但矗立着的雕塑和壁画依然深深吸引着我。
漆郎的故事感人,官兵驻守山头的忠诚故事更打动人心。
台长杨勇。
秦指导员讲到,对空台台长,四级军士长杨勇,从当兵第四年就在上面,一待就是10年。以前培养的“号手”好多都退伍了,他是目前在上面待的时间最长的,经验最丰富,做事最稳重踏实,有他在指导员和连长都放心。
随行的四级军士长王涛告诉我,由开始的不适应到现在的与对空台融为一体,杨勇已经习惯山上的自给自足的生活和工作节奏,回到连队反而令他有些不适应。
除此之外还有张鹏和狄鹏雄,他们上去也有好几年了。相对于台长,他们更年轻些,身为受手机网络影响的90后一代,他们需要克服更多心灵上的阻隔和寂寞。
因为临时带兵,张鹏和狄鹏雄8月份暂且下了山,指导员告诉我他们带完兵还会回来。而现在的对空台由士官杨牧和杨勇一起驻守。
天路。
没几句话的功夫,我们就到了爬山的地点,从山脚望去,一条通往山顶的天梯呈现在面前,曲曲折折由石头铺就的台阶宛似一条从天而降的白绫从山顶倾泻而下,这条路被官兵们称作“天路”,山脚到山顶一共960个台阶。
说起“天路”,指导员秦斌感慨不已,以前上山没有路,对空台的官兵沿着山脊走多了,硬生生就踩出一条小道来,上一趟山花一个多小时不说,还非常危险,遇到雨雪大风等恶劣天气,就与外界断了联系。场站党委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上山路难”的问题始终是他们心头的一个疙瘩,2010年,场站党委在克服种种困难之后终于将“天路”的建设从设想变成规划,最终又变成了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