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米尔高原上的4万株白杨红柳,诉说着戍边人的“成绩”

来源:中国军网微信公众号作者:李蕾 岳小平 等责任编辑:董玥
2017-12-18 17:20

渴望绿色

播下心中的希望

杨军(左一)和官兵们一起在后山乱石滩上挖树坑。刘小龙摄

在《大唐西域记》里,对帕米尔高原有这样的记载:“据两雪山间,故寒风凄劲,春夏飞雪,昼夜飘风。地碱卤,多砾石,播植不滋,草木稀少,遂致空荒,绝无人止。”

帕米尔高原平均海拔4500多米,素有“生命禁区”之称。然而,这里同样是祖国的神圣领土,有边就得有防,就得有人来守卫。正是抱着这样坚定的信念,第一代帕米尔官兵冒着风雪严寒来到了这里,战天斗地、白手起家,在戈壁荒原建起连队,扎下了根。

戍边生活艰苦而寂寞,而更考验人的是这里一年四季很难见到绿色。“站在营区附近的山顶放眼望去,除了褐色的沙砾,连棵‘树影’也看不到……对绿色的渴望,成为一茬茬边防官兵的梦想。”驻守在这里的新疆军区某边防团团长杨军说。

上世纪90年代初,杨军从山清水秀的四川开江参军入伍来到帕米尔高原。初上高原,满眼的荒凉让他时常感到孤寂。“以前在内地,从没感觉树有多稀罕。”回忆起那段岁月,杨军一脸苦笑,“人就是这么怪,越是得不到的越是放不下。从那时起,连做梦都想看到树。”

树都没有的地方,人可怎么待?杨军萌生了“为连队种树”的想法。

第二年春天,他和几名战友一起到距离连队最近的县城购买了5株杨树苗。由于高原极度缺水,要种一棵树,只有深挖一米以上,才能见到湿土层。他们挖坑、栽苗、培土,小心翼翼地把树苗种在营区旁边的背风处,“同时也种下了心中的希望。”杨军说。

然而,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那年春天种下去的树苗,经历了夏天狂风的摧残,到了秋天只剩下了一棵“独苗”。

冬天来临时,杨军和战友们用几床破棉被将树苗裹了起来,又在外面堆上厚厚的积雪。在大伙儿的精心呵护下,这棵树苗安全地度过了冬季,并最终在边防扎下了根。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