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结婚时,张素娟就听自己的好姐妹说过,当兵的人都是四海为家的,当时她爽快地回答:“他去哪里,家就安在哪里!”没想到年轻时候说的话竟在20多年后成了真。从那年李浩“通知”张素娟自己要去飞无人机时,张素娟就悄悄做好了兑现诺言跟他走的准备。
但是李浩并不知道妻子敞亮的心思,不善言谈的他动起做她思想工作的脑子。部队每次停驻到一个新地方,他就会上网搜索这个地方的人文历史、地理名胜、风土人情等相关内容,把尽可能体现这是一座适合养老的宜居之处的资料发给张素娟。每次看见这些优美的图片时,张素娟都哭笑不得。不过,李浩最终还是放弃了让妻子跟来安家的决定,因为兜兜转转3年,部队最终扎根在荒无人烟的荒山之间。那里的环境简单描述起来,便是荒芜连荒芜,苍凉接苍凉。宿舍是上世纪60年代盖起的,房体的一半埋在沙土里,遇到沙尘暴时,窗外飞沙,屋里也飞沙,根本睁不开眼。这一次,李浩再没有发任何图片给妻子。
张素娟明白李浩的沉默,面对丈夫的决定,她选择默默支持。她明白新单位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除了家属楼、营院、公路,还有意义更加深远的建设在等待着李浩他们。虽然她不太清楚无人机究竟是什么,但她笃定能让丈夫放弃安稳、放弃相守,在将要转身退出战斗序列之时,义无反顾追求了几千公里的目标必然有远超这几千公里的价值所在。
李浩在战友和家人支持下创造的价值在等待团聚的时光里渐渐恢弘起来:是李浩操纵某型无人机成功完成作战首飞任务;某型无人机首次参加全军军演,李浩操纵它实弹打靶并实现首发命中。尤其是那年,李浩接令参加某联合军演,这是我空军无人机部队第一次在国际舞台上亮相,演习中,他操纵无人机通过极其复杂的电子丛林,一举摧毁蓝军指挥部。
面对荣誉,李浩和张素娟不约而同说出同样一句话,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在他们眼中,这些荣誉都是平凡之事,他们只是为了“不辜负”的信念,把平凡之事做到了极致。对于李浩,不能辜负的是使命的需要、时代的重托和对梦想的初心,对于张素娟,不能辜负的是组织的信任、家庭的重诺与对李浩的真心。在家国利益的取舍之间,李浩和张素娟自然地做出了选择。这情怀,是血肉,是骨头,是融入血脉的信念,是绿叶对根的情意,是基于深深理解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