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将军深明《春秋》,岂不知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之事乎
爱读《三国演义》的人一定记得这样一个故事——曹操败走华容道,遭逢关羽阻拦之时,操曰:“五关斩将之时,还能记否?大丈夫以信义为重。将军深明《春秋》,岂不知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之事乎?”于是,关羽就将曹操放了。这庾公之斯是谁,他的故事竟有如此大的力量?说到他,就一定要说到我们熟悉的的箭矢了。
这个甲骨文“矢”字的写法,简直就是箭的写真图啊。古箭的设计可是相当科学的,箭的末端束有羽毛等物,可使箭在空中平稳不偏。矢的顶端最初由石、骨、角、贝等制成,后多用金属,杀伤力也是相当之大。于是,也便有了我们前面说到的故事。
庾公之斯与子濯孺子各为其主,终相逢于战场上。不巧子濯孺子突然发病无力引弓,心想他这次是必死无疑了。没成想,这庾公之斯是他学生的学生,又素来仁义。庾公之斯实在不忍加害于人,但又碍于君命难违,于是抽出四支箭,在车轮上磕掉箭头,然后射出。箭矢去掉箭头,即便如常射出,又怎能取人性命呢?于是他就做到了忠义两全。曹操于危难中想到此典故也是足够机智了,不知道他会不会隔着时空在心里谢谢那位无意中救他一命的先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