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的四大“人品”颠覆传统战争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王明亮 李屹东 等责任编辑:董玥
2017-04-07 14:54

战争以“消灭敌人、保护自己”为基本原则。人们研发无人机最原始的动因,就是运用其在高危环境中执行任务,避免飞行员伤亡或被俘虏的风险。今天的《解放军报》用整版介绍了军事专家、设计师、飞行员眼中“无人机”分别什么样,请看——

军事专家看无人机如何参战——

四大“人品”颠覆传统战争

■空军指挥学院教授 王明亮

王明亮教授。

无人机无人驾驶,因此被冠以“无人”,但它其实具有多重有人驾驶飞行器的运行特征和功能,故而,“似人非人”才是“无人”的真正内涵。而正是“似人”与“非人”的两重性,及其衍生出的“不怕死、累不死、讲团结、高智商”的四大品质,似人非人胜有人,赋予了无人机颠覆传统战争的强大能量。

“不怕死”:重新定义“歼敌”

无人机“无人”,因而具有“不怕死”的品格,貌似最忠实履行战场使命的“亡命徒”。人们研发无人机最原始的动因,就是运用其在高危环境中执行任务,避免飞行员伤亡或被俘虏的风险。

1973年到1975年,美国空军出动无人机对防空网密布、有人侦察机不宜前往的区域执行多架次侦察任务;1982年,以色列将2款诱饵机派上战场诱敌,上演了一幕精彩的空战版“草船借箭”;目前,美国空军正在推进“忠诚僚机”项目,计划将退役F-16战斗机改造成无人攻击机,与有人驾驶作战飞机混合编队,在空袭中打头阵、当尖兵,专门摧毁压制敌防空系统,为有人机“踹门开道”。

战争以“消灭敌人、保护自己”为基本原则。在冷兵器战争、机械化战争,乃至现阶段的信息化战争中,人始终是“战场有生力量”的主体,是一线搏杀的中心,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御,排兵布阵、战法运用,均基于人、围绕人,同时又受制于人,莫不追求最大程度杀敌、最大程度避损。

无人机替代人成为一线搏杀的中心,具有远超过人的可损耗性,彻底改造了以人为中心的攻防套路。从理论上讲,攻方可以无顾虑地投入力量,遂行亡命式的“无节制作战”。防御方将陷入即使大量消灭敌一线兵力也难以削弱敌战斗力的巨大困境!

面对日趋无人化的未来战争,人们将不得不对“战场有生力量”进行重新定义,为“歼灭敌人”设置新的标准,并随之订立新的攻防规则。

“累不死”:重塑作战节奏

有人机靠飞行员驾驶,续航力要受到人的生理极限的巨大制约,巡航时间一般以8小时为限。1991年1月17日,海湾战争爆发之时,美军8架B-52从本土远程奔袭伊拉克投射巡航导弹,又返回本土,途中经6次空中加油,共耗时35小时,创下有人机不着陆飞行最高纪录。不过这样的作战,在空战历史上仅是个例。

在大多数作战中,战术飞机单机一次出航时间为4至5个小时,要保持战场上空持续监视和作战,必须每日组织多次兵力接替。同样受制于航时,集中兵力组织大规模空中战役,每日行动波次只能2至3个,存在长时间的间歇。

大中型无人机,航时一般达到8小时以上,若经空中加油,留空可超过50小时。美国海军一份2007年出版的研究报告,勾画了X-47B由夏威夷海域的航母起飞、飞抵台湾海峡上空执行任务、再返回夏威夷的行动景象,设计滞空时间达25小时。

“累不死”,使无人机可以完全打破传统作战节奏或周期,实施一种“无间歇”作战,持续连贯施压,令敌毫无喘息之机,被累垮拖垮。

“讲团结”:开创“无缝作战”

无人机的价值,不仅是平台的,而且还是体系的。目前各国对无人机的开发和应用,绝不仅仅当做一种新型平台,而是更重视作为一种新型的体系节点,发挥其多用途功能,多平台集群组网,构成集侦、控、打、评功能为一体的新型作战体系,对敌实施精准作战。

美空军最早提出无人机“蜂群”作战概念,并进行了3架F/A-18超级大黄蜂战斗机投射微型无人机的“蜂群”作战试验。我国工业部门,也同步展开了蜂群概念开发。

多架无人机依托战场信息网络集结成群,宛若一个社会团队,精准分工,密切合作,具有团队内部高度的协作性,以及对目标和环境高度的适应性,形成强大的搜索、跟踪、打击能力,令敌藏无可藏、逃无可逃。

2016年,英国一家机构预测:未来在海上部署的无人机群,将在广阔的海域拉开一张无死角的反潜探测网,令敌潜艇无处遁形。

“高智商”:开启精算模式

无人机是一种自运行航空器。在经历了人工遥控、自主飞行控制阶段之后,目前进入到“自主任务控制”的高级发展阶段。

方兴未艾的新一代无人机不仅具有精准的自主飞行功能,而且具有强大的自主作战功能,这种功能甚至呈现压倒有人机之势。近期,美空军进行分布式制空“系统族”概念实验,1架大型隐身飞机与4架中型隐身无人机协同,与有预警机支持的8架F-22空战,取得0∶8的战损比!

人工智能,依靠强大的计算能力穷举所有路数,进而选择最佳策略,具有与人脑智能类似的价值判断与策略判断功能,且在某些能力指标上超过人脑。1997年,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负于超级计算机“深蓝”;2016年,谷歌“阿尔法”在与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人机大战”中取胜。人工智能“战胜”人脑智能,奥妙在于计算机的形势预判和方案选择变数超过人。

“深蓝”每秒可运算2亿步,可以预判12步,而卡斯帕罗夫只能预判10步!无人机“战胜”有人机,同此机理。人工智能赋予无人机的“高智商”,才是无人机的灵魂所在,也是其新质战斗力的根本源泉。

固然,战场搏杀的复杂性、残酷性、可变性,绝非棋艺对决可比,人工智能在可预期未来的发展也无取代人脑的可能。但基于人工智能的作战控制系统特有的精算能力,必将成为未来空战的核心制胜要素。无论是有人作战还是无人作战,都将追求人类战争最高级的制胜境界——“算死你”!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