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情:一定要为人民做点什么
记者:您二老为什么会想到做捐资助学这件事?
陈:说来话长。这源自我们的出身,也源自我们当兵的经历。
我们两个人都是旧社会的苦孩子。小时候,我们家算是四川成都一户殷实的书香门第,有3间大院几十间房子。日本人轰炸大西南的时候,飞机飞得很低,他们拿机枪扫、拿炸弹炸,最可恨的是扔燃烧弹,把我们家给烧了。我躲在不远处的河堤下才侥幸逃脱,但从此以后衣食无着。那一年我6岁,知道了什么叫国家受人欺负。1949年10月,我参加了革命,做地下党的通信员,年底成都解放时入伍。
是共产党和解放军解放了我们,所以我们特别感谢党、感谢军队,这个根子种下了。从入伍那天起,我就下决心要一辈子当解放军。而且,我这辈子,穿上军装是兵,脱下军装还是兵,最深的就是军人情结!
记者:那您参军后为什么会立下“一定要为人民做点什么”的信念?
陈:我讲两个故事。在解放大西南的时候,我们所在的部队是华北野战军十八兵团六十二军一八五师,任务是解放四川雅安。雅安山多路远,大部队进不去,当地土匪、国民党军残部和地主武装势力合在一起,敌众我寡、敌暗我明。但不到一年,我们一个军剿灭了10万土匪。怎么做到的?除了官兵英勇,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得民心,老百姓支持你。那时候打仗最困难的就是你不知道谁是土匪、他们在哪儿,都是靠老百姓通风报信,靠民兵站岗放哨送情报。解放军解放人民,人民支持解放军,这是我们参军后最深刻的一课。所以,我们这辈子有个最基本的信念:一定要为人民做点什么。
这是“大”的教育,还有一个“小”的教育。我当时得了一种恶性疟疾,部队要开拔,把我安排在一位何婆婆家里。我一个月下不了床,全靠她照顾。人民的恩情忘不掉,所以我一定要做点什么。
记者:您二老捐建的第一所小学就在雅安,是不是跟这段经历有关?
陈:对,我们要回报老区人民、告慰牺牲战友、完成老兵夙愿。雅安人民对我们有感情,过去我们为解放雅安流过血,现在我们要为雅安的发展作贡献。我们好几百名战友为了建立人民政权,牺牲在雅安。雅安这些年还是很穷。2000年,雅安解放50周年,我们拿出所有的积蓄,一共20万元,在雅安军分区和地方政府的帮助下,建了一所占地1700多平方米、能容纳600多名孩子的希望小学。
记者:那捐建的第二所学校为什么选在乌兰浩特?
陈:一是因为“乌兰”是红,“浩特”是城,乌兰浩特寓意红城,1947年很早建立了人民政权。二是因为它非常穷,在边境地区,改革开放以后也没能发展起来。
我们捐建的两所学校和30多个书屋都在老少边穷地区,而且还有个特点,半数以上都在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当过兵的人都对长征很有感情。我给你们举几个建书屋的地方吧:江西兴国,贵州遵义,四川宝兴、石棉、康定,甘肃会宁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