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老兵珍藏61年的爱情保鲜秘方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姜馨、饶剑责任编辑:董玥
2017-03-27 09:41

两地情:话都说不完,怎么会有矛盾

记者:听说您二老从结婚到退休的33年里一直是两地分居?

陈荣超(以下简称陈):是的。因为工作需要,我先后辗转过很多地方:四川雅安,河北秦皇岛,河南新乡,湖北襄樊,山西侯马,河北石家庄等。中间我们也曾经想调到同一个地方,我在襄樊的时候,她也打报告转到那里,可她刚报到我又调离,就这样一步跟不上,步步赶不上了。

记者:那些年全靠信件交流吗?一年能见几次?

杨玉仙(以下简称杨):一年能见一次就不错了!我一边工作一边带着两个孩子,想起来真觉得“往事不堪回首”,不过偶尔回首回首也不错,感觉自己还挺伟大。其实我跟他结婚以前就经常通信,我俩是老战友。

记者:您二老曾经都是军人,当年是怎么认识的?

杨:1950年,我们的部队在四川雅安。我们文工队要扩大力量,他们教导队都是知识分子,就让他们来当演员,他比较活泼,被选到我们文工队。那时候我是服装组组长,领导他,他跳舞唱歌什么都行,就是比较淘气。后来部队为了培养文艺骨干,把他派到北京学习,回来之后就“了不起”了,给我们当导演。之后的演出工作是他领导我们,他那个时候老说我跳得不好,所以我们就老“打架”,慢慢地就熟了。

记者:那个时候就有感情了?

杨:那个时候还没谈这个事,还早呢。他之后去了朝鲜,我在天津学习,他总给我写信。有一次我生病刚好,为了取他的信,也没坐车,走路去邮局。那封信老厚老厚的,超重。拿回来我走一路看一路,一直到学校。

他后来从朝鲜回国,背了好几个苹果来看我。朝鲜的苹果又香又大,我就放到书桌的一个角落里。每天学习的时候,一掀开书桌就闻到一股香味。

有一次,他跟同事去天津学习,邀我看电影。我心里纠结到底去还是不去,挺矛盾的。我斗争了半天,还是决定不去,于是自己去莫斯科电影院看了《伊凡从军记》。可我心里一直想着这件事,看完电影出来,我没朝单位的方向走,而是往他约我的地方走。在车上,我心想不知道他还在不在等我。结果到了那儿,看见他披着个大衣还在等,我被感动了:这小伙子可以呀!他问我电影都快演完了怎么办,我说那就不看电影了。我们就在马路上慢慢地走……

记者:陈政委给您写信问能不能突破一下战友关系,您回答他,先入党再考虑个人问题。所以1956年,你们入党后就结婚了?

杨:结婚这事儿说起来很有戏剧性。当时我跟他在信里讲,现在不谈这个事,但是他已经跟他们单位汇报了,他们单位向我们单位了解情况,领导就来找我谈。我说我们是战友关系,没什么。后来我想,不能就这样啊,于是去跟我们科长请假,说我还是去一趟,把这事跟他了解了解、“谈判谈判”:这么早,结什么婚呀?我从天津赶到北京,哪知道当天晚上他们单位就给我们办了婚礼。我问他怎么回事儿,他说这是大家帮忙操办的。婚礼也简单,就是大家一起吃点瓜子花生。本来是去“谈判”的,结果却结婚了,我回来请同事们吃喜糖的时候,被大家笑话了一场。

记者:您和陈政委异地那么多年,后来到一起生活会有矛盾吗?

杨:异地的时候都是靠通信,好不容易见一次面话都说不完,怎么会有矛盾?退休之后我俩生活在一起了,他有点“老爷”作风,什么事都不会干,那就我来干呗,都是小事。在大事上,特别是在捐资助学上,我们特别一致。一说起这事儿,他就来劲儿了。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