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良:以色列军队不大,为什么军官都挺能打仗?

来源:大国之翼作者:王湘穗 乔良责任编辑:康哲
2017-02-16 21:00

按说巴列夫是位不错的军官,可是那条以他名字命名的防线,却毁了他的好名声。巴列夫防线对以色列军人,就如同马其诺防线对法国军人一样,像烙在脸上的金印,代表着一段耻辱的时光。

平心而论,造成这一耻辱的并不是巴列夫将军,而应该归结为以色列军队缺乏明晰的战略思想。1968年10月,埃及军队对西奈失地进行了炮兵弹幕射击,揭开了消耗战的帷幕。当时的以军总参谋长巴列夫中将决定在西奈半岛建立一条防御体系。这条防线不是简单的边沿防线,它由一系列支撑点组成。各支撑点之间设置了观察哨和巡逻队,大的支撑点里配备了坦克,还修了道路网、地下指挥部、水道系统、修理所、仓库等永久性防御设施。1969年年初,耗资5亿美元的工程完工了。巴列夫防线在反消耗战中获得了不错的成果。这一点很使以军满意。他们给这条防线制定了许多具体任务,在人员和武器配备上煞费苦心。可对于这条防线在战略上究竟是作为扼阻敌人的防御体系还是作为警报系统,巴列夫将军和他的继任者埃拉扎尔将军一直也没有定出明确的界限。在战术设想上精细而在战略上粗疏,这是以色列军队的老毛病。

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之后,以军强占了大片阿拉伯人的土地,从而改变了极端不利的军事势态。在战略上,以色列人已经感觉到不必再像往常一样,只认定“先发制人”一途,而可以进行多种选择。但是,以军并没有把这种正确的感受变成合理的战略,仍坚持着僵硬的“要么就大干,要么就不干”的原则。巴列夫作为以色列国防军的一分子,自然不可避免地受到这种传统弱点的影响。一支没有明晰战略的军队,很难使它的军官具有出色的战略眼光。即使巴列夫在当时具有一双战略的锐目,置身于短视的以色列军官群中,他也只能像茕立在梨园中的苹果树,仅仅由于蜜蜂的惠顾,才十分偶然地结出一个并不硕大的果实来。巴列夫的不幸正在于此。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