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享着胜利的喜悦,闫金辉又开始泼冷水:“高手对决在于针孔般的失误。比武就是比失误率,我们的手枪还很差……”
一句话惊醒梦中人。上士赵绪岩悄悄对他说:“我有个法子能提高,就是看你敢不敢用?”
赵绪岩是“神枪手”,就在两天前,他和一个受过专业训练的上等兵较量时,对方10发子弹先打了100环。在高压之下,他仍打出100环的好成绩,让大家无不佩服。
“快说,有啥好菜端出来!”闫金辉迫不及待。
“打射击不能光看成绩,要看弹着点,也不能光讲动作,只要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我就一直在用双手预压击发的……”
一番话,把闫金辉吓了一跳,也让他醍醐灌顶:这办法那办法,只要能把子弹在靶子上,就是最高明的办法。
经过反复琢磨,他将射手划为三等:一等射手,弹着点如拳眼;二等射手,弹着点如兰花指;末等射手,弹着点如巴掌大小,队员们纷纷对号入座,在恐慌中又开始新一轮苦练。
闫金辉举一反三,自创“快速预压法”“双手射击法”“自由式射击法”和“徒手攀登法”等20多种训练法,大大降低了特战队员的比武失误率,让中队在比武竞赛中捷报频传:连续4年包揽总队比武竞赛团体第一,1人获得总部狙击手比武竞赛第七名,2人获总部特战尖子比武竞赛第九名,1人获得中级反恐人才,2人荣获全军士官人才二等奖,中队连续3年被总队表彰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他本人也多次被评为“十大训练标兵”、训练能手、十佳干部等。
成绩和荣誉的背后,不仅有他辛勤的付出,还有深深的愧疚。
2011年,儿子出生时,他正在攀登训练,带着满心的欢喜,大叫着从攀登楼上飞跃而下。儿子在老家长到3岁,有一年见到闫金辉吓得哇哇大哭,问妈妈:“他是谁?”与妻子结婚6年,没办过一场婚宴,没拍过一张婚纱照,4年后才在操场上补拍了一次婚纱照。担负中阿论坛安保任务期间,母亲心脏病突发住院,等闫金辉完成任务见到母亲时,母亲拉着他的手说:“儿啊,娘差点见不着你了……”
最让闫金辉愧疚的是,父亲当年搭邻村干部的车送他去当兵,车厢只能坐4个人,30里乡村路,“扒”在车斗里的父亲成了“雪人”。到了午饭时间,村干部加司机只订了5份饭,父亲“知趣”地说:“我有事,先走了,儿子,你跟着吃吧……”转头往回走时,一滴泪洒在风雪里。他扯住父亲,只说了一句话:“爸,10年后,我要让你为儿子感到光彩!”
如今,虽然还是亏欠父母、亏欠妻子、亏欠儿子,但他无怨无悔。他说:“家事再大,也没有国事大。作为军人,对得起国家、良心和一起摸爬滚打的兄弟们,才算真正对得起家人……”
说这话时,已是傍晚时分。夕阳下,闫金辉手中那把磨得乌黑发亮的95式突击步枪与晚霞交相辉映,发出耀眼的金辉……
(作者:罗汉东 雷铁飞;图片:谢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