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长征中的幸福

来源:钧正平工作室微信作者:游吉兵责任编辑:侯卧松
2016-10-22 01:59

他们的幸福,也许远不止这些。

在艰苦的跋涉中成长成熟,一次次实现超越与嬗变,是一种幸福。

真正伟大的东西,不是从胜利到胜利,那只能叫强大;真正的伟大一定是从弱小到强大、从幼稚到成熟、从失败到胜利、从落寞到辉煌,这才是伟大的曲线。

事业如此,队伍如此,每个人又何尝不是这样?

当然,内心笃定,树立一个单一而坚定的目标,则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幸福。长征路上,有两句话,值得我们牢记。一句是湘江战役的那些日子,漫山遍野响起的“高举着胜利的旗帜向着火线上去”的呐喊,这是1934年12月1日凌晨3时半,中共中央政治局、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红军总政治部下达给红军部队的命令中的一句。到今天看来,这仍然只是一句口号,但却成了湘江边官兵浴血奋战突破重围的冲锋号,除了他们心中坚如磐石的信仰,还能有什么可以解释呢?

还有一段故事,让我读到时泪流满面:一个女红军,在途中要生孩子,而且是难产。偏偏这时候,一场激烈的突围战打响。时任第五军团长的董振堂正率领战士拼死作战,眼看着顶不住了,董振堂拎着枪冲回来问:到底还有多少时间能把孩子生下来?没人能够回答。于是董振堂再次冲入阵地,大声喊道:“你们一定要打出一个生孩子的时间来!”结果战士们死守了几个小时,硬是等红军战士把孩子生了下来。

战斗结束后,一些战士经过产妇身边时都怒目而视,因为很多兄弟战死了,但董振堂又说了一句足以载入史册的话,“你们瞪什么瞪?我们流血和牺牲不就是为了这些孩子吗?!”

80年前,在那样的情形下,他把红军所有的牺牲付出,用“为了这些孩子”简单而直击心扉地表达出来,不管后来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或者研制两弹一星、改革开放、强国强军,不就是为了我们的明天吗?不就是为了孩子们的明天吗?这样的情怀你能想象吗?当然,我更相信那是一种信仰,一种并不虚无缥缈的信仰。

因为一个简单却坚守的信仰,让自己内心强大到无所畏惧,从容到处惊不变,这样的幸福你曾感受过吗?

(本文部分史料参考王树增《长征》、左力《一个人的长征》,对原作者一并致谢!)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