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强渡大渡河。
长镜头六:大渡河畔——大渡河畔的奇迹,成了长征路上两支开路先锋:红一团和红四团的荣耀。
大渡河,挡在了中央红军面前。
与金沙江比,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的大渡河水流更急,巨浪能掀起几丈之高,几十里也找不到一个渡口。
1863年,大平天国骁将石达开率兵西进,在这里全军覆灭。1935年5月下旬,红军在大渡河畔遭遇10万国民党大军南北夹击,又一次陷入生死之地。
看到红军踏上了石达开覆灭的老路,蒋介石给手下将领发报:“今共军入此汉彝杂处,一线中通、江河阻隔、地形险峻、给养困难的绝地,必步石达开覆辙,希各军师鼓励所部建立殊勋。”
危急时刻,杨得志率红一团突然出现在安顺场渡口。枪林弹雨中,17勇士驾一支从敌人手中夺回的小舟从巨尖上飞向对岸。
但船少人多,2万人马无法迅速渡过大渡河。
杨成武指挥红四团直扑泸定桥。此时,红四团距泸定桥240里,他们要去完成一项几乎无法完成的任务,一昼夜飞奔240里,夺取泸定桥。
脚下是峭壁上的羊肠小道,身旁是咆哮的大渡河水,耳畔是一道更比一道紧急的催征令……
红四团创造了昼夜急行军240里的神话,在敌人还未还得及毁掉这座古桥时,22名突击队员冒死攀上了摇摇晃晃的铁索……相隔72年,两支走过同一条道路军队,最终有了截然不同的结局。
毛泽东欣喜地说:“我们的红军真是无坚不摧,所向披靡,有这样的红军战士,还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
美国学者布热津斯基半个世纪后在铁索桥上感叹:“要是渡河失败,要是红军在炮火下动摇了,或是国民党炸坏了大桥,那中国后来的历史可能就要改写了。”
大渡河畔的奇迹,成了长征路上两支开路先锋——红一团和红四团的荣耀。如今,在安顺场、在泸定桥,一座巍峨的纪念碑和一座红军战士雕塑像,凝固了两个不朽的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