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降,天空中壮美的印迹

来源:我们的天空作者:崔开源责任编辑:黄杨海
2015-11-02 13:03

伞兵的脚下就是战场,从高空扑向大地,就是扑向艰险、扑向硝烟……面对危险,面对牺牲,需要的正是军人的血性,在这一点上,中国伞兵是义无返顾的。1950年,中国伞兵首批62人仅在陆地训练11天,便从800米高空跃下,完成了“中国军史第一跳”,这是一种何等无畏的军人血性。今天,强军梦引领下的中国空降兵正在实现战略性转变,一个时代的叩问令人警醒:我们是否依然保持着当年空降兵人的血性?多年无战事,缺少风雨历练的年轻一代官兵,还有没有老一辈军人那种敢于亮剑的勇气?

我们完全有理由把问号拉直。虽然武器装备的飞跃式发展让“刺刀见红”的战争模式渐行渐远,但敢于亮剑、勇于牺牲的铁血精神在空降兵的身上却永远不会过时。汶川地震中,冒死空降,惊天一跳的15名空降兵,告诉了我们什么是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英雄气概,要知道,他们是提前写下遗书,在5000米高空,面对无气象资料、无地面标识、无指挥引导的恶劣条件,抱着必死的信念纵深一跃。他们那纵身一跳,不是坠落,而是伞花的绽放。这是军人无声的誓言,满腔的英雄情怀和峥嵘气质早已化作血性,融入了血脉和灵魂。

我印象最深的一次跳伞,是在军校期间的一次大飞机跳伞,当机门打开,我们做好离机准备的时候,下一圈次的同学们纷纷为我们鼓劲叫好,他们拍着手,大声着叫喊着,在飞机马达的轰鸣声中我仍能清晰的听到他们的加油声,从他们的脸上几乎看不出任何的紧张,这就是合格的中国伞兵。是的,就在今天,他们中的许多人正奋战在伞降训练的岗位上,这是中国伞兵的财富,他们会把中国伞兵的血性传承下去,赋予它新时代的力量,即使未来可能会面对更多的艰险,但我们同样会无所畏惧!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